刘知远大怒,调集众将商讨,要讨伐杜重威。刘知远南下汴京的一起上,郭荣带领的白衣军表示超卓,是以,也有幸插手了此次军前集会。郭荣遵循事前和王朴商讨的计划,力排众议,动员刘知远暂缓讨伐杜重威,而是先行南下,震慑住南边的楚国和李唐,然后再与杜重威决斗。来由是:三天前契丹大天子耶律德光俄然病逝,契丹内部混乱,诸子争位,大量的契丹军队滞留在了河北诸州,等待新主子的号令。杜重威打着摈除契丹的旌旗,又曾和契丹人多次作战,相互嫌隙很大。有契丹人滞留河北,杜重威一不敢南下汴京,二不敢和契丹硬拼,只能调派少量军队,趁机篡夺一些城池吧了。杜重威能够这么做,我们名正言顺的大汉朝更能够如许做。也调派少数军队北上,管束杜重威便能够了。眼下对大汉朝威胁最大的不是杜重威,而是南边的楚国和李唐。楚国得陇望蜀,既得襄州,复望邓州,已得邓州,复望唐州,而李唐看着眼红,更是蠢蠢欲动。如果我们和杜重威对峙不下,他们探出了我们的真假,从背后掩杀过来,我们可就腹背受敌,处境伤害了。是以,我们还不如趁杜重威不敢和我们正式翻脸的时候,先动手为强,派兵南下击退楚国和李唐,一来,稳住了南边防地,没有了后顾之忧,二来,我军行动神,能够建立我们战无不堪的威名,即进步了大王的名声,又震慑各路藩镇,何乐而不为呢?
郭荣淡然一笑,说道:“眼下楚国有三个困难,第一,楚军停顿神不假,但是正因为停顿神,短短半个多月时候就占据了襄州、房州、均州、邓州,可民气并没有完整归附,这几州的官员大多还是大晋的官员,对楚国并没有太多的好感,关头时候,这些人会不会反叛,谁也说不定,楚军必然会有这个顾虑。第二,楚号角称十万,实在不过六万人,再加上各地分兵,留在邓州的恐怕不过4oooo人,其他的都是新近降兵,威胜节度使的兵马向来孱羸,那些降兵恐怕作为不大;第三,楚军有后顾之忧,当今天下,大汉最强,其次李唐,再次才是楚国,楚军北线精锐都在邓州,如果在这里与大汉决斗,不管谁胜谁负,都不是楚国所但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