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问她为何。
府里人吃晚餐时还在聊这事,弥高呵呵嘲笑:“这家人也真是,花招咱家的钱买宅子买良田,还想拿捏主子,真是猪八戒擦粉……”
这府里统共四十多人,住的这几日,冯三恪每天用心记人,大多都已脸熟。晓得面前的小少年叫博观,十二岁的年纪,他那名字出自一个大文豪,仿佛是甚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是锦爷从古籍里边翻出来的。
她进门两刻钟,这还是头回冷脸。
虞锦这才对劲,赏了他一块杏仁酥,就是那两袋子零嘴里头的。这杏仁酥油大,味儿倒还行,恰好家里厨娘切伤了手,这条街上又连个像样的食肆都没有,几个丫头拼集弄出了一锅汤,一群人便就着零嘴当晚餐吃了。
比如府里奴婢每月月银二两半,建功另有厚赏;比如都城的虞府很大,这间五进的宅子都算不了甚么;比如门房常会收到很多信,有的是东鲁那边来的,买卖上的事,有的是家书——府里很多孩子都是有爹娘的,得人挂念,常会收到信。
众目睽睽之下,虞锦不紧不慢地弯下|身,拍了拍披风下摆的灰印。
一家人不分尊卑,坐在一起热热烈闹用饭,这是都城虞府里的风俗,好处颇多。
虞锦道:“咱家还要评仁商牌匾的,功劳册子交上去,上头也不会尽信,也许会派礼官来陈塘问环境,必然会问到他们。那家人脑筋不清楚,如果逼急了,说些甚么分歧适的,但是不妙。”
他那屋还没熄灯,冯三恪在门前刮掉鞋上的积雪才出来。
是夜,冯三恪没有早早回屋,廊下挂了两盏灯笼,他与府里保护趁着光将池子中的脏水舀洁净了。
弥坚立马从怀里取出一本小册子,拿了根炭笔把虞锦信口扯谈的名言记在上头。
这会儿刚进门就被人嫌弃了,冯三恪也不宽裕,拿凉水抹了把脸,又坐到床头,将叠成块的床被放开,问他:“为何想与弥坚他们一屋?”
*
“不必。”虞锦摆摆手,也懒得跟一个屁大孩子计算,站起了身。
“通窍?”
见大伙吃得差未几了,虞锦拍了两下掌,表示大师看过来,她道:“我得叮咛两句,都记好。咱家老爷家事丑,你们今儿也瞧见了,内心都稀有。但是不管那家人多荒唐,我们明面上不能对他们冷眼相待,得好声好气地跟人说话。”
“这是甚么?”
——唇角薄削,绵里藏针,竟跟她爹一样是个薄情之人!
冯三恪初来乍到,只与他一人熟悉,此时就坐在中间,咨询以后拿过弥坚这小册子翻了一翻。他这册子已经用了大半本了,每页上的笔迹有的草率,有的工致,写得并不密,有的以小尖羊毫写的,有的是炭笔写的,较着不是一天写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