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感觉忍无可忍,是边关战事吃紧,令各地藩王捐粮,呼应者寥寥,唯端王一人出了两千两,其他藩王均称天灾连连,实在无钱也无粮。以是,他只获得了两千两,于庞大军费而言,真恰是杯水车薪,却不得不赞端王忠君体事。
怪了,这气候,大家恨不得坐在亭子里四周漏风的才好,他倒是把门窗紧闭,莫不是在做甚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想到这,天子令人不要通报,一人悄悄畴昔,俄然双手将房门推开:“杜贤彣!”却见那人衣冠整齐,正在案前不知写着些甚么东西,昂首一见是天子,忙上前见驾。天子居高临下盯着他:“明白日关着房门做甚么?”
再厥后,传闻是老尚书一通家法,逼他去考功名,不然将他逐出门墙。他倒也真有本领,厮混了这么久,收心读了一年书,竟让他得了个状元归去。原觉得是有人私心作弊,卖好过老尚书,谁知金殿对奏,他也是答的滴水不漏。从他面上看,也并无酒色之徒那般颓废之色。也许贩子传言有误,不过是少年心性给传得如此不堪。
吏部的考功记录证明杜书彦夙来忠于职守,事情均不折不扣完成。只是前面有点评:“生性不羁,有失提统,不堪重用。”看笔迹,应当是吏部被称为“铁面直笔”的曹磊所书,这位状元郎入翰林以后,朝堂之上一贯也没人再提起他,这倒引发了天子的兴趣,叮咛摆驾翰林院。
见他如此,世人哗然,太傅只得弃了手中铜戒尺,从速命报酬这刚强小子治伤。太子那五十戒尺总算是临时挂在账上,直至太子登基做了至尊,那里另有人再提起。
终究轮着他了,贰心一横,紧闭着眼伸脱手去。却感受有人挡在他前面,睁眼一看是阿谁泥塑木雕的杜书彦。太傅皱眉看着他:“你让开。”杜书彦双膝跪倒:“门生身为太子陪读,在太子违礼之时,并未出言禁止,只独善其身。有违贤人教诲,更有渎职之罪。就教员责打门生便是。”太傅看看他:“太子去处,你并不能禁,何罪之有?”
对了,这小子厥后上哪去了,仿佛没几年就说身材孱羸,被家里接归去保养。也曾经耳闻过他厥后的“事迹”,想是家里保养的太好了,身子健旺,到了十四五岁,竟整日流连书寓娼馆,那些青楼里的女人一传闻杜公子来了,个个喜上眉梢。
“起来吧。”天子顺手拿起方才他誊写之物,“忠臣录?成心机,你为安在写这个?”
“此地花草富强,蚊虫甚多,臣在屋里点了苦脂香驱蚊后,关上门窗以免再被咬。”杜书彦恭恭敬敬答复,房里氛围中也的确飘着苦脂香的气味。想来他所言非虚。
杜书彦昂首迷惑道:“那陛下的意义是……”
天子起家望着窗外:“你说呢?”便踏出门去,留了个谜团给杜书彦。
虽高踞九五,天子也并非如村头农夫所想那般随心所欲,到处谨慎,不时在乎,恐怕一个不谨慎,撂挑子说告病的文臣倒也罢了,那些手里有兵权的武将们总归是个费事。不是没想过要文臣监军,但当年文臣监军,因为过于谨慎谨慎而贻误军机,形成葫芦谷大败这件事,实在是给时任太子的贰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暗影。
“纵不能禁,也应出言相谏,杜贤彣却甚么都没有做,有违人臣之道,就教员惩罚。”小小身子跪得笔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