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
李二陛下对李元婴很放心,对李承乾也很放心,他情愿罢休让他们去尝尝看。当然,如果他们孤负了他的信赖,他也毫不会心慈手软。
第175章
挑遴选拣读了大半,李二陛下才从信里晓得他们交换的是玄奘东归之事。
事已至此,李承乾也只能悄悄祷告李元婴没写甚么不该写的东西。
李二陛下很对劲,欣然放他分开。
李承乾道:“我看了开首感觉不对,就没有往下看了。”李承乾说的是大实话,他实在没有偷看李元婴这封信的来由,毕竟李二陛下有私底下把信给别人看的风俗,他底子不消偷偷看!
既然要打,海军就必须练习好,如许才气实现水陆两路结合包抄,一次性把高丽全面拿下。
李二陛下点头定案:“那就让他去做。”
儿子都过来了,李二陛下没赶他走,留他用顿饭,趁便把李元婴那封装错的信看完了。李元婴这封信一样夸得天花乱坠,先说他借去的阎立德有多好,再说他借去的李淳风有多好,有了他们以后他的东方之珠打算真是如虎添翼!剩下的,就是在阐述他发行票券的打算,表示只要河南道手中不足钱的人全拿出一贯钱来援助海港扶植,海港很快就能建起来了!
这事李承乾也第一时候让人来和李二陛下备报过,说是遴选了一批佛门弟子帮玄奘翻译经籍和撰写《大唐西域记》。
芸芸众生当中,诚信向佛的人少,打着佛的名义谋私利的人多,连佛门平静地也不平静。
玄奘西行没有告诉朝廷,返来时却特地向朝廷讨通行文书,是因为他带回了六百多本经籍和一百来颗舍利。如此多的经籍,如果没有人互助,光靠玄奘一人终其平生也很难全数译完!
李二陛下闲倚在凭几上拆开信一看,却见信首写的不是李元婴对他的称呼,而是“承乾”二字。他眉头一挑,晓得是李元婴闹了乌龙。
大唐的国土目前就这么大,能长出的粮食也就那么多,能堆集的财产也不会平空变多,以是得鼓励一些有识之士前去西域列邦交换,想要的全买返来,有效的全学返来,而他们贫乏的,大唐也能够给他们送去!
既然真经能让和尚跋山渡水地远行,李承乾以为只要有充足多的好处,很多商贾必定也情愿重走丝绸之路。以是李承乾筹办让丰泰楼那边编写一些关于西域的故事对别传播,不必然要和佛家有关,只要能吸惹人就成了。
李二陛下看一句就在内心冷哼一声,再看到李元婴说特别驰念和大侄子一起玩的日子,李二陛下更觉这小子一点都不长进,多大的人了还想着玩。
他既然许了李元婴带李德謇和杜荷畴昔,就是答应李元婴和李承乾组建海军。
简而言之,就是不准给太子写,但是要持续给他写。李二陛下写完信,重看一遍,感觉没弊端,就是这个理!
李二陛下应当不会第一时候看李元婴的信才是!
许是受李元婴的影响,李二陛下现在也挺爱听人讲故事。至于故事的实在性如何,李二陛下没去在乎,只要将来多派些人去西域逛逛,天然能探明真假!
李二陛下公然又旧话重提,表示但愿玄奘出家。
李二陛下越想越感觉有事理,当场又往信前面加了一段,严厉警告李元婴不准再写这类信给李承乾。他本身不珍惜本身的名声就算了,别拖累李承乾也被人戳脊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