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人苏七娘没忘,那苏二娘的义兄也主动得很。想想也说得通,北边爱喝茶的人未几,偏长安城又会聚了全部大唐最有钱也最舍得费钱的一批人,苏二娘这位义兄是做茶买卖的,打不开这个大市场可不就急得抓耳挠腮?
苏二娘的义兄便自我先容,他也姓苏,排行老迈,乡里人家起名挺随便,老迈便叫大郎。当年从南边带着货色随商队来京,没想到半途船翻了,同船的都死了,他幸运活了下来,货色和钱款却全没了,连归家的路钱都没有。想到家中妻儿还盼着他赢利归去,苏大郎心中苦不堪言。
都说赶得好不如赶得巧,那年他挑的货都是南边紧缺的,当真大赚了一笔!他回家与老婆提及此事,老婆是个明事理的,没上赶着拈酸妒忌,而是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必然要回报人家的恩典。
包装的盒子也很讲究,跟着茶叶分了等,银的、木的、陶的、纸的。
获得了李元婴的包管,孙思邈便放心在图书馆旁的医馆住了下来,医馆每天对外开放半天、接诊病人,剩下半天用来和慕名而来的各方医者参议医技、交换心得,到早晨闭馆了,孙思邈才静下心来编医书。
既然苏大郎说这茶叶有那么多好处,李元婴天然不能不好好操纵一番。论起评判某样入口的东西对身材有没有好处,谁能比孙思邈更权威?老神医都说好,那就必然好!
苏大郎仅考虑半晌,便道:“我选第二个。”他又不是只要五百斤茶,若不打通销路,今后他的茶该卖不出好代价还是卖不出好代价。
想来他们也探听清楚了,李元婴这位小王爷不是平常王爷,而是李二陛下最偏疼的弟弟,连几个嫡出后代都经常让他带着到处玩!近两个月非常驰名的图书馆,算起来也是他费钱建的。哪怕李元婴年纪小,打通他这一环也能把茶推达到官朱紫内里去!
这家刚开业不久的医馆很快热烈起来,来往的人瞧着比隔壁图书馆还多。
李元婴听苏大郎利落应了,对他的印象很不错,拉着他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交代一番。
李元婴一个多月下来就在忙活这事。
第49章
李元婴怕李二陛下和兕子身材稳不住,自是不肯放孙思邈走,便在图书馆旁又盘下个临湖的宅院,背面当药库,前头当医馆,给孙思邈每天开馆诊病过把瘾,趁便把《令媛方》和李元婴所要的“医学课本”编好。
当年太上皇老来耽于酒色,李元婴从小便泡在美人堆里长大,本身的边幅也是一等一地好,仙颜与否对他没甚么辨别。他没多看苏七娘那边,反倒猎奇地打量起苏二娘那位义兄来,此人年约四十出头,长得倒还挺斯文,是典范的南边人样貌,眼睛偏小,瞧着挺夺目。
苏大郎说:“未几,只要五百来斤。”
离约定时候还早,李元婴在医馆里学了半天赋解缆。苏二娘的义兄早到了,身边还坐着戴着幕篱的苏七娘。李元婴一到,两人便起家相迎,苏七娘把她的幕篱也摘了,暴露那张越长越有美人相的昳丽脸庞。
李元婴道:“你此次来京带了多少茶?”
李元婴道:“其一,你按时价把茶全卖我,代价方面我毫不叫你亏损;其二,我出销茶的主张、销茶的门路,你去办好,转头我们一人一半把赚的钱对半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