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闲话几句,三人便清算睡下了。
这见了张媒婆,又听来人姓邓,红珠内心就有些明白了,约莫为着朱碧云的婚事。
看了这架式,红珠却悄悄感觉事情不得善了。这买卖人最讲究和蔼生财,像朱桂达如许的,你骂他几句他忍得,但上门堵了他的店,坏了他买卖,可就是当真结仇了。
红珠这么一答,姜氏看她一眼便不说话了。
姜氏闻言,脸上神采却不似欢乐的模样,反倒很有几分烦忧,皱了眉道:“今儿他累着了,老太太让他回房先歇着。”顿了顿,又道:“不必你去做了,铺子歇得早,碧云早做下了饭。”说着便先进了院子。
第二日李二舅去了新铺子,摊子上便只要钟氏和红珠两个,实在是累得紧,不到时候就早早收了摊。红珠忙了小半天,绕去新铺那儿看了看,厥后实是困了,便想着归去歇一会儿,就从朱家杂货店正门那道返来了。
“这不是金贵么?甚么事儿让你到老叔这儿来了?”朱桂达做了这么多年掌柜,这笑容迎人的事还是做的极好的。
姜氏给那马夫递了盘费,等马车驾走了,才转头往这边看了看程家人,淡淡道:“返来了?今儿可算晚的了。”
只红珠眼下人穷,也有些志短,见了那银子内心欢畅,摆布也不去想太多。
那邓锦成见人没个回应,“啪”一声手掌拍到台面上,大喝:“发甚么愣,叫你们掌柜的!”
红珠内心也有几分震惊,闻言便也点头。只她一想先前姜氏那般,心头上毕竟另有几分冷。说句不好听的,朱桂达现在是一家之主,他老婆跟小女儿这一回是毫无事理地欺负亲弟弟的遗孀遗孤,虽碍着朱老太太偏疼眼将这事乱来畴昔了,可他若不出来讲句话,这大伯就当得很不敷格。
回到房里,李氏一看那荷包里头的五两银锭,不由又感慨了一阵,“你大伯还是好的。”
而红珠却劝她说,摆布一两日朱伯修就归家了,这朱家嫡长孙一返来,全部朱家都喜气洋洋的,定是顾不上她那点事。是以,见着朱伯修返来,程家三民气里都是欢畅的。
那伴计不过十四五年纪,哪儿见过如许的景象,立时就被人吓住了涓滴不敢言语。
红珠一看,这邓锦生长得五大三粗的,身上倒是一身绫罗好衣裳,也不知是谁。再看店里,却不晓得为何不见朱桂达,只要朱家请的一个小伴计守着店。
朱伯修现在十六岁,红珠一家搬回朱家时,他已然去了西山书院读书,厥后还端庄拜了书院里的蒋宣桐先生做徒弟,做了入室后辈。因着这原因,这两年来他不过是年节时返来几日,余者非论寒暑都留在书院里。
红珠和程文涵互看一看,也道:“是啊,大伯。”
李氏也说:“那我去厨房做些伯修喜好吃的菜。”
待回了朱家,却恰好见着后门那儿停着一架马车,红珠正觉惊奇,就见后门开了,姜氏跟一其中年男人出来,那人青短褂灰棉衣,下头还打着绑腿,约莫就是马夫。
李氏只是点头不肯收。红珠和程文涵这等时候倒是很乖觉的,一言不发待着。
朱桂达一看外头围了好些人,很不成个事,到底被他这行动气的满脸通红,忍住气道:“锦成,也不是我攀你家的亲,只是我跟你堂伯交好了十几二十年,两家向来都没红过脸。你不叫我这个老叔能够,我这儿是做买卖的,你又何必大动兵戈来堵我这儿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