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漏闻时拜别
转毒转秃,转秃转毒。佛印笑而不答。
思伊久阻归期
今后阁起端卿名字,只称佛印,介人都称为印公。为他是钦赐剃度,好生恭敬。本来故宋时最以剃度为重,每度牒一张,要费得千贯财帛方得到手。本日端卿不费分文,得了度牒为僧,如果个真酒保,岂不是千古奇逢,万分欢乐。只为佛印弄假成真,非出本心,一时勉强削发,有好几时气闷不过,厥后只在相国寺翻经转藏,精通佛理,把功名繁华之想,化作清净有为之业。他原是个明悟禅师转世,根气分歧,以是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东坡学士他是个用世之人,识见各别。他道:”谢端卿本为上京赴举,我带他到大相国寺,教他冒充酒保,瞻仰天颜,遂尔披剃为僧,却不是我扳连了他!他今在佛门枯淡,必有恨我之意。固然他戒律精严,只恐面子上矜持,心中不能无动。”常常于说话之间,微微挑逗。谁知佛□□冷如冰,口坚如铁,全不见涓滴走作,东坡只是不信。
忆分袂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分袂。
山山川水心心息息悠悠归归去去来来休休役役
这八句诗是谁做的?是宋理宗天子朝一个官人,姓刘名庄,道号后村先生做的。单说那神宗天子朝有个翰林学士,姓苏名轼字子瞻,道号东坡居士,本贯是西川眉州眉山县人氏。这学士常日结识一个道友,叫做佛印禅师。你道这禅师如何出身?他是江西饶州府浮梁县人氏,姓谢名端卿表字觉老,幼习儒书,通古今之蕴;旁通二氏,负傅洽之声。一日应举到京,东坡学士闻其才名,每与议论,甚相敬爱。屡同诗酒之游,遂为莫逆之友。
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
人间便觉无清气,海内安能见古风。
第十二卷佛印师四调琴娘
窄地重重帘幕,临风小小亭轩。绿窗朱户映婵娟,忽听歌讴宛转。
莲人在绿杨津
焉得好风从地起,倒垂帘卷上金钩。
佛印写罢,学士大笑曰:”吾师之词,所恨不见。”令院子向前把那帘子只一卷,卷起一半。佛印打一看时,只见那女孩儿半截暴露那一双弯弯小脚儿。佛印口中不道,心下考虑:”虽是卷帘已半,奈帘钓低下,终不见他生得如何。”学士道:”吾师既是见了,何惜一词?”佛印见说,便拈起笔来,又做一词,词名《品字令》:
那谢端卿的学问,与东坡肩上肩下,他为应举到京,希冀一举成名,建功立业,如何肯做和尚?常言道”王言如天语”,违背圣旨,罪该万死。本日玉音分付,如何敢说我是冒充的酒保,不肯为僧?心下十万分不乐,一时出于无法,只得叩首谢恩。当下主僧引端卿重来正殿,拜见了如来,然后引至御前,如法披剃。钦赐紫罗□□一领,随驾礼部官取羊皮度牒一道,中书房填写佛印法名及生身籍贯,奉旨被剃年代,付端卿受领。端卿披了□□,紫气腾腾,清楚是一尊肉身罗汉,手捧度牒,反复叩首谢恩。神宗道:”卿既为僧,即委卿协理斋事。异日精严戒律,便可作本寺方丈,勿得玷辱宗门,有负朕意!”说罢起驾。东坡和众僧于寺门以外跪送过了,仍然来做斋事,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