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南建议的北伐,真正胜利的少,除了政治方面的启事外,也跟北伐的方略有关。以东南而北伐中原,进取北方,南北地理情势是其制定北伐方略的根基前提。
刘家的北伐均以失利告终,还招致北魏的大肆反击,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的那次北伐,北魏反攻河南以后,大肆南进,兵临瓜步,饮马长江。刘宋国力大损。
元朝在落空对江淮以南地区的节制以后,正赖河南、山东作为南边藩篱,抵抗明军北上。山东是多数的南面樊篱,监控着南北水路运输的大动脉,在南北之间居于关键性职位,故宜先取之,以“撤其樊篱”。元朝失山东即已即是流派大开,再无天然樊篱以御明军。明军攻占山东后,还能够操纵大运河的北段,逆流长驱。取河南则可庇护北伐军的侧翼。至于攻取河南以后,止兵潼关而不攻关中,径攻河北而不攻山西,一方面正如朱元璋所阐发的:“扩廓帖木尔、李思济、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料,反旆而北,燕都既平,然后西征张、李,望绝势穷,可不战而克。” [ 注:《明史纪事本末》卷八 北伐中原 ] 另一方面也有地理局势上的启事。朱元璋北伐的目标在河北,攻关中会有冗长的侧翼透露。刘裕伐后秦时即冒着后路被北魏堵截的伤害。明初豆剖山西的扩廓帖木尔(即王保保)为元朝最能征惯战之将,所部亦为元军精锐,若攻山西则必旷日耐久。北宋先攻山西北汉而后收幽云,成果屡攻北汉耗尽国度精锐,终究有力光复幽云十六州之地。朱元璋在取河南以后便径攻河北,倒很似刘宋时刘兴祖所言北伐方略。朱元璋的北伐构思合适当时的政治情势,也合适南北相争的地理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