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奉却笑道:“不然,上庸和成都谁能守更久,犹未可知!”
直到两今后,临沮县的蜀兵听闻北乡失守的动静后,仓促派兵至此守备,却惊奇地发明,此地仍然插着白帝旗。等他们谨慎摸索,派人来见到贾复后,这才消弭了曲解。
……
刚到这,风尘仆仆自北而来,还没打明白灯号的贾复部就引发了本地权势的重视,最让贾复惊诧的是,不等他们表白来意,让这座小乡邑供应粮秣补给,本地的啬夫、三老,就持着立室的半通印,跑来投诚,他们进了营门就昏头昏脑地朝贾复下拜顿首:
秦时,嫪毐、吕不韦的族人被迁徙至此,赵国末代君主赵王迁,也以房陵为终究归宿。
至于被放逐到此的落马官员,更是数不堪数,乃至于邓奉、贾复的部下娶妻,往前追溯几代,竟然多是外来的罪官后嗣。这足以申明,想要逃出这两个县,殊为不易,若一味死守,外人想出去亦很难。
“既然白起三万雄师走得,我三千之众亦能行。”
七年间,昔日少年将军已是满颔浓须,南征北战的座下战马老死枥槽,部下们也在上庸娶妻生子,这偏僻的群山盆地,却成了这群无家之人的归宿。
有次二人喝酒醉时,贾复就奉告邓奉:本身固然身在立室,心却已在东汉!
眼看贾复的步队渐行渐远,岂料一匹赤马却去而复返,竟是贾君文回到了上庸城下,他奋臂对着邓奉高呼道:
数今后,上庸城外,二人道别,贾复将公孙述所颁的“上庸太守”印解下,慎重交到邓奉手中,朝他作揖,而后带走了上庸郡近半兵力:三千余人。
“汉中王(刘嘉)还在时,我见更始政局混乱,诸将放纵,便游说汉中王:固然汉室复兴,大王以亲戚为籓辅,但是更始不敷成大事,不如早图,与其随宛城昏君一同毁灭,倒不如自主,担当刘伯升之志,扛起兴复汉家的大旗来。”
贾复见这县令惴惴不安,说不定他也有投敌的筹算,毕竟南郡归顺立室,也不过六七年时候,被公孙述交给“翼江王”田戎镇守,相称于封地,本地官吏对君主的君主,天然没那么强的忠心。
没想到本身能分开上庸,却还是脱不开这场大战的暗影。
“岂料还未成行,魏蜀接踵图谋汉中,食人食者忠其事,我遂去而复返,但愿能替汉中王再打一仗,岂料厥后卷入各种变故,这才稀里胡涂做了公孙天子的臣子。”
这一幕让贾复哭笑不得,他立即不客气地接过印绶,囚禁几人,而后带着兵卒直冲乡邑,赶在已经在墙垣上挂五色旗的豪杰见势不对,要关门前,突入乡寺,将筹算卖身于魏国的人十足斩首!
“第五伦奸雄也,势要灭尽南阳群豪,乃至于天下名族,已尽废邓氏等南阳大姓地盘,尽予奴婢,较王莽更加可爱,我自不会相投,至于刘文叔……”
邓奉与贾复火伴快七年了,二人曾在魏国丹阳之地横冲直撞,名扬天下。又与岑彭对垒交兵,因兵力不敷败退至此,也算惺惺相惜。
临沮县令被逼问下,也说了实话:“贾太守,自四月初后,魏军岑彭部自襄阳南下,兵临江汉,日趋逼近江陵城,翼江王雄师只顾得上守备当阳,临沮县僻在郡西北,一日三惊,谎言四起啊!”
……
本来是友军啊!
对于分开上庸去投奔东汉,贾复筹划多年,天然也有详确的打算:四月上旬,他带着三千兵卒及旬月粮秣到达房陵(今湖北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