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午伉俪俩住在西厢的最上面。
“嗯,去吧。”刘氏身为一个长辈,还是还是起了身,送着这侄媳妇出门。
“我比来也在纳布鞋,是给小小纳的,技术远没有二伯娘的好。”喻氏伸手从针线笸箩里拿起已经做的一只鞋子,几次翻看着,至心真意的夸了两句,时不时的问些小细节。
“安平媳妇日子过得安逸呢,真让人恋慕。”喻氏轻声慢语的说着话,转个身,朝着上边走去。
“二伯娘在纳鞋子呢。”喻氏抿嘴悄悄地笑,说话声也轻柔地。
刘氏和喻氏往家去,午餐还没筹措呢,得快些回家的。施小小是不焦急的,她和大人们说声,拎着竹篮子就去了王太爷家,有好东西天然是要跟王太爷王太婆分享的,也不枉俩老心疼她一场。
这臭美的劲儿,十里八村的怕也是没谁了。
刘氏也挺喜好小小,主如果这孩子讨喜。“到西边的山里去,山里有几株老桂,我每年都会去摘些,用来做桂花糕是再好不过了,酿出来的桂花酒味道也很好。小小今个儿不读书呢?”
刘氏脸上的笑,略略敛了两分。“没甚么。”答得有点冷酷,虽说三个儿媳都不咋滴,但细心算来,她最讨厌的倒是最小的儿媳。
“想吃啊,我娘说要做来着,太婆,转头我娘做好了,我拿过来给你们吃。”施小小伸着小胖爪子,很当真的把桂花往笸箩里捧。“还要送些给小叔呢。还得悄眯眯地送,我太爷太婆如果晓得,不送怪不好的。”
昨儿夜里下了场细雨, 今个凌晨才堪堪停歇, 这会儿上午,还没出太阳,阴阴的天儿,有轻风轻拂,甚是风凉。
于氏在中间看的直皱眉。“婆婆,你得分清楚,谁才是你真正的儿媳,你觉得人家为甚么过来,还不是为着桂花糕,如果你不会做这桂花糕,她才懒得理睬你呢,看看这么些年,她有几次来过二房,又有几次和你说过话,傻不拉叽的,好歹也是当奶奶的人了,就不晓得动动脑筋。”
“喜好桂花呢?”刘氏驯良的问着,拿起搁在中间的竹篮。“我们走吧。”
竹篮里特地垫了块洁净的布,防着桂花掉落。
“起码她每次见着我,都很至心真意的喊声二伯娘。”刘氏冷酷的说了句,回身进了屋里坐着,拿起鞋子持续纳,任这儿媳一个劲的漫骂,她自是一个字都没有回过。
侄媳妇过来寻她说话,刘氏非常不测,她笑着倒上杯水。
说谈笑笑间,时候就过得缓慢,下山时,已经是中午,收成很丰厚,三只竹篮装满了桂花。
“猜错啦!才不是桂花糕呢!”施小小对劲的翻开布盖子。“是桂花啦,上午跟着二奶奶在西山摘的,可香可香了,特地送一半过来给你们,做桂花糕也好,搁枕头里放着也行,都是极好极好的。”她老气横秋的说着,把竹篮放到了桌上。“太婆,寻个洁净些的物儿,把桂花装一半,我就不在这边用饭啦,我娘叮咛让我回家去的。”
走了一起,祖孙俩就说了一起的话,也不知那里来的这么多话,有说有笑的,喻氏在中间时不时的接两句,氛围很好,气候也很好,有风,太阳在云层里,并不热,表情天然也是很夸姣的。
王太婆也没强求,遂去寻了个洁净的笸箩,往里垫了块布。“你想不想吃桂花糕?”
眼看就要到中秋佳节,喻氏揣摩着,本年做点桂花糕。前两天还听小闺女念叨了句,大略是在别处吃到了桂花糕,就有些念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