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砚已不再问了,只应了一声。
约大半刻钟,天子的旨意公然到了。
笨手笨脚,一个也没捉着。
景砚长眉微皱,走下台阶,离近了去看。
自那今后的三年,景砚在乔玉身上费了太多的心机,也不缺这最后一点。
可惜了这么标致文静的模样,却在花丛里玩皮地扑萤火虫,扑了好半天,滚了一身的泥,纸糊的笼子里却没有一丝亮光。
景砚本没甚么兴趣,却被陈皇后催了几声,要那孩子返来吃点心,只好提着灯笼,顺着后院的画廊一起边走边找,俄然听到左边里收回不小的动静,便瞧见不远处的花丛里藏着一个身穿枣红衣裳的团子。
厚重的帷幕遮住内里的光,宫内只点了几根蜡烛,景砚的神情在那若隐若现的亮光里暗淡难懂,谁也瞧不清。
景砚偏过甚,声音轻到近乎于无,“另有一句,那些人,一个一个,都会下去陪她,让母后别太焦急。”
“皇后娘娘入宫十六年,主子也从浣衣局的一个小寺人陪着娘娘到了现在。现在娘娘走了,鄙人头怕是没人照顾,即便是有,也不如用咱家这般得心应手。主子只盼着能早日了断,下去奉养娘娘。”
元德帝另叮咛了一句,说是不管是父子,还是君臣,都与景砚无话可说,不必再相见了。
景砚收了伞,正欲排闼而入,只听得梁长喜道:“大皇子本日入了太清宫,需得一个小寺人服侍,主子已经派人去寺人所寻一个年事小、听话懂事、又身强力壮,对皇室忠心的前来,方能伴随您平生。”
那些金黄色亮的惊人, 仿佛要灼伤人眼。
一行人走到太清宫时,夏季的天都快黑了,雨却还未歇。太清宫一贯不是甚么好处所,围墙极高,足有十二尺余,上面渐渐地覆盖了三寸长的颀长铁针,以防有人攀越。除此以外,四周连一棵高树也没有,抬眼看去,如果有甚么动静,一览无余。围墙和铁针修整得很好,可砖瓦陈旧,台阶碎落,都塌了一半都无人可管。
终究叫乔玉破涕为笑。
他持续向前走,坐在冰冷的正殿软塌上。如若所料不差,本日午后,天子对措置太子的旨意就该送过来了。
周明德如有所思,才明白了过来。冯贵妃当年把乔玉送到东宫,也没筹算再把这孩子活着带归去。现在宫里的景况如此,乔玉死在东宫里,反倒合了冯贵妃的情意,正幸亏御前再告太子一状。
传旨的御前的寺人总管梁长喜,他自雨雾中走了过来,生的高而瘦,身着石青长袍,玄色长靴,袍边滚着金线,双手捧着圣旨,身后跟着两个陪侍的小寺人,在摆布撑着黑伞,一滴雨也漏不到金色布帛上头。
景砚走出寝宫,陈皇后宫里的寺人总管周明德站在寝宫门外,恭敬地福了福,又轻声细语道:“娘娘的后事已包办理妥当了,殿下尽可放心了。”
他们今后最好是再也不相见,如果见了……
那冯贼指的便是冯贵妃,近年来颇受恩宠,还诞下了两位皇子,一名公主,一向属意于凤座,虎视眈眈。她父亲也是一名将军,不过上头一向有陈勋压着,功绩不显,早有牢骚,此次的事情,冯家也不晓得在里头动了多少手脚。
周明德听了这话,身材忍不住颤抖了起来,抓住了景砚的宽袖,爬起来想要再同太子说上几句,可带刀的禁卫头领已越走越近,气势逼人,近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