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投降桓温,在其麾下交战,现在桓温虽死,桓家仍雄踞江陵一带,为朝庭所忌。郗恢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亦有防备桓家之意。
郗恢拉住杨佺期的手,笑道:“佺期老弟,你总算来了,我但是如盼甘霖啊,进堂说话。”
杨安玄觍着脸坐在胡藩的身边,举杯相邀道:“方才听郗公说胡兄通武善射,小弟也喜好射箭,得空还望胡兄不吝见教。”
晋以十六岁男报酬丁,成丁后便可定品,定品三年一次,来岁又到了定品之年。
杨佺期笑着接口道:“昔年桓司马性好简朴,宴客之时以茶果待客,诚为嘉话。”
得见便是机遇,千万不能错失,杨安玄策画着该如何找机遇结识。
新野郡北依宛、洛,南接荆、襄,是南北交汇、水陆交通要道,扼守北军南下的流派。
杨安深欣喜起家向郗恢拜谢,他喜文厌武,能在州司马府中任主簿是求之不得的事,杨佺期也捋须浅笑,非常对劲。
胡藩有些惊奇,看着一脸镇静的杨安玄,客气道:“郗刺史谬赞。仆素闻杨太守勇猛善战,虎父无犬子,小兄弟定然箭术过人,有机遇胡某定要见地一下。”
两人联袂入堂,世人随在身后。入堂重新见礼,郗恢替杨佺期引见别驾张回、治中郭俊,张回是彭城张昭以后,郭俊则是河东闻喜郭瑗的子孙。
胡藩起家来到杨佺期席前,躬身礼道:“胡藩见过杨太守。”
司马府主簿,官秩八品,俸四百石,郡主记室也是八品,但官俸是比四百石,并且刺史府的八品比太守府的八品出息要弘远的多。
杨安玄听到胡藩的名字怦然心动,瞪大眼睛细心打量他,如果没记错的话此人便是南朝宋的建国功臣、名将胡藩了,看年事跟大哥相仿,剑眉虎目、面白微须,一团豪气。
郗恢起家相掺,笑道:“你我知己老友,何必客气,快快请起。”
整冠振衣站起,杨佺期率三子拜倒,恭声道:“杨佺期谢过郗公相救之恩。”
郗恢点点头,杨亮、杨佺期父子皆是四品,杨安深定为五品很普通,毕竟他才二十几岁,将来有机遇升品。
杨佺期等人在府前上马,小吏上前问明来意,得知是新任的新野太守、建威司马前来拜见郗刺史,忙引着入府,有人快步前去通禀。
被此话勾起兴趣,郗恢手中麈尘悄悄拂动,兴趣勃勃隧道:““太元十七年,郗某前来襄阳就任,路子东林寺拜见慧弘远师。蒙大师不弃,以便宜香茶接待,我与大师话茶论经,不觉达旦。郗某记得大师曾云,茶可净心悟禅,与贤侄之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郗恢面露笑意,杨佺期想让宗子在州衙任职,这是送个质子在本技艺中,投效之意昭然。
东晋崇佛,袁氏、董氏皆信佛。慧弘远师驻锡庐山东林寺,在佛门中具有高贵的职位。杨安玄晓得慧弘远师的佛名,大师被后代尊为净土宗的鼻祖。
低矮的城墙、狭小地街道、拥堵地官署,这让见地过洛阳城恢宏景向的杨安玄有些绝望。
栖心堂内暖和如春,帷幔遮挡看不到炭盆的位置,如有若无的琴声从幔后传出,全部书房清雅香幽。
杨安玄谦声道:“小子何德何能,怎敢与慧弘远师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