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得知司马遵返还京中,为安宁民气,宣称受天子密诏,以其承制总百官,加侍中、大将军。司马遵总摄朝政,移居东宫,迁转百官,称制书;在朝期间,政令严明,朝廷表里都奉令行事,毕恭毕敬。
王强愣了一下,苦笑道:“如何不识。王慧龙是愉爷的孙子,是嫡枝正宗。愉爷以为他是众孙之龙,以是起名王慧龙。”
杨安玄轻叹一声,道:“王强,不必惊骇,当年之事已成畴昔,愚不想再究查。”
杨安玄心中一动,这位武陵王天不假年,没多久便病逝了,如果他未身故,不知能持续司马王朝多长时候。
司马氏、刘裕、刘毅、何无忌、刘穆之、卢循、谯纵、姚兴、拓跋珪、慕容超等一个个名字在杨安玄的脑海中闪过,史乘中几行笔墨便是一个朝代的更替,能在这个风云荡漾、波澜壮阔的年代与群雄逐鹿,纵横疆场争锋破阵,运营朝堂合纵连横,不亦快哉。
杨安玄笑道:“故所愿也,不敢请尔,多谢王爷。”
司马遵感慨地扫看了一下殿中济济世人,道:“这本份二字,最为简朴也最为可贵。”
杨安玄举步往府外走,王强忙紧走几步在前面带路。杨安玄见他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想起当年此人施计算计杨家几乎胜利,也算是小我才。
那名小吏苦笑道:“杨刺史朱紫多忘事,当年仆曾随王绪到新野颁过旨,与杨刺史见过一面,杨刺史当时髦未成年。”
当年抓住孙滔,孙滔招认是受王强勾引才设伏攻打杨家人,提及来算是仇敌见面了。杨安玄见王强头生华发,脸上隐现皱纹,还是是小吏装束,不问便知过得不快意。
“族人都说王慧龙极其聪明,仆在族中祭祖时见过他,算起辈分愚还是他的叔爷,可惜愉爷图谋反叛,百口长幼皆被斩杀,可惜了。”王强脸上暴露痛苦之色,如果王慧龙能长大成人,或许太原王家另有重兴之日。
杨安玄正色隧道:“愚没有骗你。王慧龙被僧彬所救,带到江陵投奔习辟疆。习辟疆本想趁魏咏之身故在江陵反叛,推王慧龙为主,可惜刘道规来得太快,习辟疆、罗修等人只得带着他投奔襄阳,就在愚的襄阳城中。”
杨安玄低语道:“王慧龙并没有死。”
杨家少年郎现在已经位高权重的大臣,本身的性命就在他一句话中,王强的身子更加佝偻得短长,微微建议抖来。
京中对这位武陵王风评不错,称其聪明过人、很有才调。桓玄篡位贬其为彭泽侯,派船遣送司马遵前去彭泽就封国。船行夜宿石头城,江涛澎湃乘船撞石漏破,只得在石头城中停息。恰逢刘裕篡夺建康,因而司马遵又返回建康城。
大殿内扳谈了一刻钟,大殿外已经候了很多人,司马遵歉意隧道:“杨刺史,本日不得暇,等本王得空专请你过府饮宴吧。”
(2):东汉设兰台藏书,亦指秘书省,“石室、兰台弥以充积,又于东观及仁寿阁集新书”,晋代没有查到文献,但晋多沿汉制,亦设兰台,应当也是藏书之所。」
“哦”,杨安玄没想到另有这么一说,这王慧龙和王镇恶倒是能够凑成一对了。
稍坐半晌,小吏便来相请。杨安玄清算衣冠,冲诸人揖了一礼,跟从小吏出偏殿前去大殿,只见一群人站在殿厩下相迎。
大司马是武官之首,多与太尉轮番设置。东晋设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为文官之首,很少实授,此时三公独一太保一职,武陵王司马遵实际上权位在琅琊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