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刘文彻混迹宦海多年,早练就了一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大话的本领,那里是王阳明这类毛头小子能够对比的,刹时让王阳明感觉如沐东风了。
早在外宫城门口就被御前侍卫拦住。侍卫出来通报,外城通报给内城,内城通报给皇城,皇城通报给寺人,寺人通报给天子的近身寺人,近身寺人禀报了天子,又一层层将天子的口信通报返来,两人百无聊赖地在宫门口等了一个时候,才获得准予进入的口令。
伯颜下跪叩首,道:“微臣伯颜,叩见天颜。”
伯颜与刘文彻也是熟悉,随他迈步入门。刘文彻见伯颜前面还跟着一个身躯雄浑的年青人,问道:“这位小将是?”
天子将方才抛弃的那份奏章又拿起来:“我正在看一份刑部来的奏章,可巧,说的就是你的事情呢。”
兵部尚书刘文彻,是兵部职衔最高的官员,却并没有任何参军经历,此人察举出身,是个文官。洪武天子担忧甲士势大,以是兵部最高长官反而是个文官,以文抑武,以求均衡。大夏武力虽盛,武官的职位却向来在文官之下,如果武官想要转任文职,是要降半级的,正品的官职要转为副品。就为这么一条,武人们常常毕生混迹于军队,不肯意去文官体系任职。须知好轻易堆集军功混个正职,一改行就成了副的,白华侈好几年的工夫。
刘文彻早从兵部获得了那场战役的汇报,见伯颜执意当即面圣,只好同意。
刘文彻命部属上了清茶,啜饮了几口,才问道:“将军待会可要离职方司述职?”
伯颜只是浅笑,他此次被天子叫回都城,要说心中没有怨气,那是不成能的,何况除了战事以外,尚牵涉很多别的事情,想到这些事情的毒手,令他有些沉闷。
他二人不能上马,只得一起小跑,往承天殿方向去。早有小寺人在门口等待,王阳明认得那小寺人,恰是本身刚到长安时天子派来传旨的小李公公。小李公公晓得伯颜是军中大将,对他涓滴不敢失了礼数,恭恭敬敬地把二人带到御书房。
伯颜却只是回他一个安抚的眼神,表示他不消担忧。
天子在一封奏折上随便批了几个字,自言自语道:“这个杜少卿,越来越不成话!”他将奏折扔在一边,昂首瞥见伯颜,笑道:“伯颜,你来的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