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 第1章 青葱岁月
到了大三,恰逢“大跃进”活动开端。浙江省京剧团要拍一部越王勾践(注2)的戏,请了林及中文系的一名门生去指导。当时候大门生被视为“新知识分子”,教员则被叫作“旧教诲轨制下产生的资产阶层知识分子”。
读书与留校教书
(注2)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465),原姓姒,古越国与中原说话分歧,译为勾践。夏禹后嗣,越王允常之子。越国国君为春秋五霸之一。勾践即位后,在槜大败吴军。公元前494年,被吴军击败于夫椒,被迫乞降。三年后开释返国,重用能臣,卧薪尝胆,国力逐步规复。勾践起兵伐吴,大败吴师,成为春秋时最后一名霸主(摘自收集)。
那篇文章的颁发,对于林来讲,已经是一个不小的鼓励,乃至于一向到明天(2020),这本小册子仍然收藏在他的书厨中。
(注3)1952天下院系调剂中,浙江大学文学院、理学院一部分、之江大学文理学院和浙江师范专科黉舍归并,建立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又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归并,定名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摘自收集)。
多年以来,这份刊物的编辑,大多是中文系同窗的阵地,别的学系同窗任主编的环境未几。林正秋由门生会刊物的通信员、记者与编辑一向到主编。作为记者与编辑,给了年青的林正秋很多机遇采访当时的一些名师良朋,既扩大了视野,也堆集了经历,同时磨练了笔杆子。实在,林在大学汗青系读书时,就已经开端了处所史研讨的习作。他的毕业论文(一九五九年)题目是《论于谦的爱国主义精力》,阐发了于谦,一个杭州人在内奸入侵时,秉承的爱国精力,此文为他今后处置处所史研讨埋下了伏笔。
(作者与林正秋传授在林的寓所2017)
文革后,第一个颠覆了教课书上对南宋的定论;
他给演员们讲了勾践的故事,然后让他们演出一段看看,此中有个练习兵器的细节,演员拿出一个木头风箱烧起炉火打兵器。他说:“这个错了,分歧适汗青。”
这是林第一次“说戏”,此次经历让他对史学的兴趣更浓,也对本身更有信心。他感觉中国汗青触及的范围过于冗长浩大,只要选定一个目标,将一段特定的汗青,或者,一个地区的汗青做专、做精、做透,才气制止平常空谈。
第一个提出以爱情作为文明晋升都会着名度与层次来吸引旅客;
小学毕业后,林正秋考入温州第一中学(下称“温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