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们的婚事并非奥妙,皇子大婚的盛况更是小民百姓口谈巷议的质料,锦心多少也是晓得的,“万岁爷共有五六位皇子,公主就不晓得了,大皇子也就是太子殿下,端庄皇后娘娘的嫡出皇子,已聘娶了梁国公家的嫡女为妻。
静和想到上一世与姚铃儿同病相怜的情分,少不得又要操些心机,打发锦心去询扣问问平郡王府办宴席,插手的来宾都有谁?
本来平郡王爷是太祖天子的庶出十三子,今上的皇叔,老爷子平时没甚么好处,惯会走马驯鹰,架笼遛鸟,你若问他朝政,他点头,如果问他哪个茶社的茶最好喝,那里的小曲儿唱的最正宗,哪只蛐蛐儿最能斗,他倒能跟你说个吐沫横飞,滚滚不断。
静和如本年纪尚小,何况上头另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如何也不会先轮到她议亲。
她进了门先给静和请了个双安,方才道:“我家女人叫我来请表女人,说归去量尺寸做衣裳呐。”
别的,这位平郡王的王妃也是大有来头,乃是建国功臣之女,现在征虏大将军英国公楚啟之长姐,现在眼瞧着英国公已攻入邦城,擒获蛮王,立下大功振旅还师,都城中天然有很多见风使舵、上赶着凑趣的,偏那位英国公嫡妻早亡,只要平郡王妃这么一个亲姐姐,故而想要结好英公府的,平郡王妃的寿诞自也不能错过。
估摸着大姐姐出嫁前,她想出了侯府大门去寻铺子,找掌柜,找客源货源都是不大能够的事了。
姚铃儿听到,面上还是保持着恬然的浅笑,略说两句明日再来玩的话,便起家告了辞。
大堂兄励行与二堂姐静绮都是刻薄木讷之人,上一世大哥哥娶得乃是大理寺堂官家的三女人,婚后大哥哥被大嫂子看的甚紧,每日勤奋苦读,却还是未考出甚么功名来,想来日子也不甚好,这一世若能与姚铃儿配成双,或许也是功德。
她头痛了一会子,才又想到,现在还在软性“禁足”期间,别说做买卖,就是出侯府大门怕也是不能够。
“四太太前儿给大爷相看的人家又没成,”锦心如是说道:“外头都说四太太转了动机,想起了娘家,要做结婚上加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