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程卓累令媛,骄侈拟五侯。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卯茗莱罢了。”
《本草.菜部》:“苦茶,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疑此便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本草注。”按《诗》云“谁谓荼苦”,又云“堇荼如饴”,皆苦菜也。陶谓之苦茶,木类,非菜流。茗,春采谓之苦茶。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异苑》:“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庇护,又享吾佳茗,虽潜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更甚。”
《续搜神记.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精怖,负茗而归。”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净。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姊字惠芳,端倪粲如画。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
《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傍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至夜,老姥执所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枕中方》:“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灸,令香熟,平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傅之。”
《神异记》:“馀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羽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能够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燕饮,唯下七奠。拌茶果罢了。”
傅咸《司隶教》曰:“闻南边有以困蜀妪作茶粥卖,为帘事突破其器具。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蜀姥何哉!”
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云:“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夷陵图经》:“黄牛、荆门、女张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括舆图》:“临遂县东一百四十里有茶溪。”
周公《尔雅》:“槚,苦茶。”《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红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