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为太子起,她独一一次靠近他,竟然是母妃离世的当夜。她哭得昏沉,仿佛闻声有人唤了句:“太子殿下。”
世事无常,太后暴毙。
次日,太子传她入东宫。
太后视太子为眼中钉,肉中刺,多年禁足太子于东宫,乃至在得知太子妃与小南辰王私交传闻时……对近臣暗里流露,小南辰王幼年便已交战疆场,从未有败绩,获咎不得,若他眷顾美人,便给他美人,只求换得余生承平。
她这个幸华公主,却因远嫁,阔别了那些国土之争。
哥哥身为傀儡,在位数十年,夙来是个哑巴,那个不知?
她彻夜未眠,想了千万种体例,最后干脆将心一横,放弃性命不要,她也要夺了太后的命,让太子能顺利即位,拿回皇位和敬爱的女人。
是与不是,都已成究竟。
太子哥哥七岁,她六岁。
那晚,没有月。
那晚,她的新婚夫婿感慨,小南辰王一死,这天下必将大乱,幸而她已远嫁。那官方传闻中,太子妃与小南辰王的旖旎情事,就连这江水以南的百姓都有听闻,乃至连夫婿都打趣过,那场谋反,或许是东陵帝一怒为红颜,所做下的一场戏?
绕来绕去,就将他的衣袖缠在了手指上。
她听这话,惊得落了笔:“太子哥哥如何说?”身侧侍女神采变了变,替她拾了笔,轻点头:“太子未发一言,恍若未闻。”
随后,传来太后暴毙的凶信,太子即位,称东陵帝。
有人捧来药,他接过来,在蒸腾的白雾中,不断轻咳着:“幸儿。”
说了甚么?她不知,却整夜未眠。
她仓促出嫁,没过量久,便听闻小南辰王谋反,被太子赐剔骨刑。
她每日最体贴的,都不过是这个太子哥哥。太子可否有被太后斥责,可否得太傅夸奖,可否进食无碍,可否睡得安稳……这些,都是她用金饰打通太后身边人,才得的动静,唯有太后身边人,才清楚太子的饮食起居,乃至一言一语。
卧榻上的男人,颠末与清河崔氏的彻夜长谈,早已倦意浓厚,神采在凌晨的日光下,显得更加惨白,白得有些吓人。
只要次听母妃提及,太子如何捧着药碗,立在宫门前一日夜,不能动也不敢动。她怕极了,悄悄溜到宫门前,看着那一抹端着代价令媛药碗的红色身影。
她不语。
自此,她再不是哥哥独一认得的女子,再不是他曾依靠的mm。
太子封禁皇城,不得昭告天下,以太后之笔,写的第一道懿旨,便是召太子妃入宫结婚。同日,密诏清河崔氏入宫。
那日,她在太子宫中从凌晨到日暮,贴身伴随,仿佛儿时景象。
有人拿来画卷,是个浅显女子,除了端倪间那难掩的和顺笑意,稍许纯真,稍许倔强。那是她未曾有的,自六岁起在宫门见到哥哥独立身影后,就垂垂消逝退散的东西。
太子哥哥慢悠悠地说着,她要远嫁到江水以南,阿谁传闻山川极美的处所。她听他说着,未有太多言语,倘若她的远嫁能成全哥哥的天下,她天然会欢乐地披上嫁衣,为独一爱的人,嫁出去。
那么悄悄一扯,哥哥便端不住药碗,总有褐色的药汁落在锦被上,引得母妃笑骂。唯有此时,哥哥那双美如点墨的眼睛里,才有些笑意。
有甚么,悄悄在心底碎裂开,她悄悄嗯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