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 皆属胃 呕字从沤,沤者水也,口中出水而无食也。吐字从土,土者食也,口中吐食而无水也。呕吐者,水与食并出也。哕者,口中有秽味也,又谓之干呕,口中有秽味,未有不干呕也。呃逆者,气冲有声,声短而频也。其病皆属于胃。
饮水风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材疼重,谓之溢饮。注∶即今之风水、水肿症也。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注∶今之停饮喘满不得卧症也。又支饮,偏而不中正也。
守法治 危而安 遵六经大纲之法而求之,详于《伤寒论》。
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
茴香料 着医林 三层茴香丸治久疝,虽三十年之久,大如栲栳,皆可消逝。
收散互 逆从连 或收或散,或逆或从,随所利而行之。
上窍通 下窍泄 如滴水之器,闭其上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闭,而水自通。宜服补中益气汤,再服以手探吐。
若遗精 另有设 与浊病又殊。
孕三月 六君尝 得孕三月以内,多有呕吐、不食,名恶阻,宜六君子汤。俗疑半夏碍胎,而不知仲师惯用之妙品也。高鼓峰云∶半夏合参术为安胎、止呕、进食之上药。
长沙论 叹高坚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临症辨 法外思 愚按∶借用麻杏石甘汤治中暑头痛、汗出、气喘、口渴以外症,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心烦不得卧以内症,至柴胡、栀子、承气等汤,俱可取用。师云∶渴者与猪苓汤。又云∶瘀热在里,用麻连轺豆汤,育阴利湿,俱从小便而出。此法外之法,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焉。
血大下 补血汤 胎,犹舟也。血,犹水也。水满则舟浮。血下太早,则干枯而胎阻矣,宜当归补血汤加附子三钱。欲气旺则血可速生,且欲气旺而推送有力,加附子者取其性急,加酒以是速 、归之用也。保生无忧散治浆水未行,此方治浆水过量,加味归芎汤治交骨不开。三方鼎立,不成不知。
竹叶汤 风痉疾 《金匮》云∶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钱院使注云∶中风之下,当有病痉者三字。按∶庸医于此症,以生化汤加姜、桂、荆芥、益母草之类,杀人无算。
心肾方 随补缀 六八味汤丸加龙、牡,肾药也。四君子汤加远志,心药也。心肾之药与前饮间服。
和中气 妙转旋 调此中气,使之战役。
月信准 体自康 经水一月一至,不愆其期,故名月信。经调则体自康。
吐泻甚 变风淫 吐泻不止,则土虚而木邪乘之。《左传》云∶风淫末疾。末,四肢之末也。即抽掣挛急之象。
坎离交 亦不切 时医遇此症,便云心肾不交,用茯神、远志、莲子、枣仁之类,未中病情,皆不切之套方也。
经闭塞 禁地黄 闭寒脉实,小腹胀痛,与二阳病为女子不月者分歧。虽四物汤为妇科所不由,而经闭及积瘀实症,宜去地黄之濡滞,恐其护蓄,血不可也。加醋炒大黄二钱、桂一钱、桃仁二钱,服五六剂。
阳旦汤 功与匹 即桂枝汤增桂加附子,《活人》以桂枝汤加黄芩者误也。风乘火势,火借风威,灼筋而成痉,宜竹叶汤。若数日之久,恶寒症尚在,则为北风,宜此汤。二汤为一热一寒之对子。师云∶产后风续续数旬日不解,头微痛、恶寒、不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者,可与阳旦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