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 第27章 注释
[96]以上见《新唐书·安禄山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天宝十载仲春条,同时请参看彭丽华《安史之乱》。
[174]顾炎武《日知录·政事·藩镇》即称:世言唐亡于藩镇,而中叶以降,其不遂并于吐蕃、回纥,灭于黄巢者,一定非藩镇之力。
[184]唐穆宗长庆三年正月,某贪腐案东窗事发。天子亲身调阅檀卷,发明该官员的私家帐本上有记录:某年某月某日,送户部侍郎牛僧孺钱千万,牛僧孺不收。唐穆宗大喜过望说:我没有看错人。因而任命牛僧孺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事见两《唐书》之牛僧孺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三长庆三年正月条、三月条。李德裕救人一事,见《新唐书·李德裕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六会昌元年三月条。
[22]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开元四年十仲春条。
[233]见杜甫《新婚别》、《老迈别》、《无家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80]宰相裴度就对宪宗说过如许的话,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元和十三年十仲春条。司马光更是大发群情,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五太和八年十一月条。
[188]陈寅恪先生《唐朝政治史述论稿》中篇称:外朝士大夫朋党之静态即内廷阉寺党派之反影。内廷阉寺为主动,外朝士大夫为被动。傅胜利先生《中国通史》称:这段期间的政治中间是寺人,全部外朝非论牛党李党,都是政治上的二等角色。本书不完整附和。
[171]见两《唐书》之李希烈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七建中三年十一月条、十仲春条。
[5]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开元元年六月条。但该条称“宰相七人,五出其门”,不确,应为“四出其门”。
[225]李商隐《锦瑟》。
[128]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126]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
[220]这一观点引自周时奋《中国汗青十一讲》。
[158]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宝应元年十月条。
[10]见两《唐书》之姚崇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八神龙元年仲春条。
[162]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天宝七载四月条,同时请参看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
[56]见张九龄《归燕诗》。
[6]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天赋元年七月条。
[61]见《新唐书·李林甫传》。
[274]唐朝科举三阶段,见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105]见《旧唐书·封常清传》表章。
[255]上引均见杜甫《兵车行》。
[37]见两《唐书》之张说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开元十年八月条。
[140]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同时参看两《唐书》之李倓传。
[252]见两《唐书》之高仙芝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天宝六载十仲春条后之追记、卷二百一十六天宝六载十仲春条。
[43]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开元十三年十仲春条。
[135]见两《唐书》之杨贵妃传,《旧唐书·玄宗纪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