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 第8章 注释
[5]本节事见《左传》之隐公元年至桓公二年,《史记》之《鲁周公世家》、《宋微子世家》。
[29]事见《左传·襄公十一年》。
[17]事见《左传·襄公十年》。
第一章
[23]事见《左传》之哀公元年和十一年。
[10]事见《史记·张仪传记》。
[8]北方诸国的称王时候已没法确知,司马迁说最早是秦惠王(请参看《史记·周本纪》)。但秦惠之前,齐威和魏惠,另有韩和燕,仿佛已都是王衔,只要赵国称王最晚。
[8]事见《史记·苏秦传记》、《战国策·秦策一》。
[5]请参看《荀子·议兵》。荀子是反对屠城的。但他特别提出“不屠城”,则申明屠城之事已经产生。
第四章
[4]事见《左传·宣公三年》。
[9]本段请参看翦伯赞《先秦史》、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翦伯赞《先秦史》称,《左传》一书中与战役有关之名词的呈现次数,总计侵60次,伐212次,围40次,入27次。
[4]本节事见《史记·孟尝君传记》和《战国策·齐策四》。两书所载多有分歧,本书取材以《史记》为主,参考《战国策》。
[21]语见《左传·襄公三十年》。
[13]见《论语·宪问》。
[4]据《史记》之《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并请参看雷海宗《中国文明与中国的兵》。
第三章
[32]请参看《国语·吴语》、《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勾践为夫差安排的养老处是甬东,即今浙江省定海翁山。
[34]见北岛《答复》。
[2]语见《左传·隐公十一年》。
[15]以上事见《左传》之定公三年、四年。
[14]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第二章
[7]本节事见《左传》之隐公三年、六年、八年、十一年,桓公五年。
[18]子产作封洫及国人之骂,见《左传·襄公三十年》;作丘赋及国人之骂,见《左传·昭公四年》。
[20]事见《左传·昭公四年》。
[5]以上事见《左传》之宣公十四年、十五年。
[37]请参看《左传·昭公三年》。
[30]事见《左传·昭公五年》。
[6]以上管仲的治国方略请参看《国语·齐语》。
[20]事见《左传·哀公二十年》。
[16]请参看《史记·楚世家》。
[26]此事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和出土文物子犯钟。该文物部分由台北故宫博物院保藏,部分由台北保藏家陈鸿荣先生保藏。
[33]事见《左传·定公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