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 第7章 注释
[10]见《史记·秦本纪》。
[12]从这个月起,《史记》等书均改称“汉元年”。
[21]请参看李学勤《东周与秦朝文明》。
[2]见《资治通鉴》卷九。
[10]以上见《史记》之《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
[14]这八十年间,是从城濮之战到湛阪之战。详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5]请参看《史记·高祖本纪》。下引凡同此者,不另注。
[8]以上时候表请参看《资治通鉴》卷九。
[18]请参看拙著《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出世和我们的深思》。
[3]英布加盟在前,刘邦在后,然后立楚怀王。
[10]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23]请参看柳宗元《封建论》。
[20]见《史记·高祖本纪》。
[21]见《史记·陈涉世家》。
第一章
[15]本节述项羽事均见《史记·项羽本纪》。
[22]亦请参看拙著《帝国的闭幕》。
[17]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一卷《先人》。
[6]请参看《史记·淮阴侯传记》。
[20]刘邦本来是筹算跟项羽一决雌雄的,但被萧何、樊哙、灌婴、周勃等人劝止,见《汉书·萧何传》。
[6]韩王信之事见《史记·韩信卢绾传记》。
[19]见《史记·陈涉世家》。
[4]见《史记·秦本纪》及注,下同。
[7]请参看傅胜利《中国通史》,台湾弘扬图书公司。
[15]江,在今河南省正阳县;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市;蓼,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庸,在今湖北省竹山县;萧,在今安徽省萧县;莱,在今山东省黄县;滑,在今河南省偃师县;邾即邹,在今山东省邹都会;莒,在今山东省莒县;鄫,在今山东省枣庄市。
[10]见《史记》之《秦始皇本纪》、《魏豹彭越传记》。
[10]见《史记·张耳陈馀传记》,同时参考《陈涉世家》,下同。
[17]此处之“本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也有版本作“决斗”。关于这个题目,以及快战与决斗的辨别,请参看王伯祥《史记选》。
[22]见《史记·项羽本纪》。
[8]见《史记·高祖本纪》。
[17]请参看顾准《同一的独裁帝国、仆从制、亚细亚出产体例及战役》一文,已支出《顾准文集》。
[18]关于项羽为甚么不杀刘邦,我在《品人录》一书中另故意机阐发,这些阐发也建立,请参看。
[16]所谓虞姬歌罢自刎,以及《楚汉春秋》所载虞姬和歌歌词,均系小说家言,不成靠。
[24]传闻,当时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都至心拥戴新的政权(天下之士斐然向风),群众大众也抱有极大但愿(莫不谦虚而仰上)。请参看贾谊《过秦论》。
[12]以上均见《史记·张耳陈馀传记》。
[18]见《汉书·刑法志》。
[20]见《史记·张耳陈馀传记》。
[2]请参看柳宗元《封建论》。
[19]见《史记·郦生陆贾传记》。
[2]彭城即今江苏省徐州市。前人以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为南楚,吴(今江苏省姑苏市)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三秦”的三个王国别离是雍、塞、翟。
[8]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