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第1章 时代
起首发难的是司马炎之侄、齐王司马冏(读如窘)。同时起兵呼应的,则有司马炎的第十六个儿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的堂弟、河间王司马颙(读如庸之阳平),司马炎的第六个儿子、长沙王司马乂(读如义)。成果,司马伦兵败被杀,晋惠帝司马衷复辟。
规复封建。
抓捕司马乂的,是东海王司马越。
当然,封王封侯的事仍然有。不过,汉只封侯,魏才封王。并且即便封王,也是虚封,只要东汉末年曹操的魏公和魏王是实封。成果如何样呢?代汉自主了。
统统严峻的天下汗青事情和人物,普通地说都会呈现两次,这是黑格尔奉告我们的。并且,正如厥后马克思之所弥补:第一次是作为悲剧,第二次是作为笑剧。[1]
五胡入中华
小天子曹芳就更是傀儡。
因而,司马昭先是册封晋公,然后升格为晋王。咸熙二年(265)八月,司马昭卒,子司马炎继位。十仲春,魏元帝禅让,司马炎称帝,是为晋武帝。
他能像蛇一样躲藏在草丛中,
十八国兴亡表
率先汉化的是匈奴。因为从东汉光武帝期间起,他们就开端持续南迁,并在黄河的河套地区沿长城一线扎下了营盘,充当着汉帝国的戍边者和联盟军。这一过程到西晋已用时二百多年,匈奴那里能够还是胡人?刘渊宣称他有权获得汉王朝的祖业,并非全无事理。
曹魏的国王,实际上是被囚禁在封国。
曹芳、曹髦、曹奂,史称“三少帝”。
实际上,君臣共治是东晋一朝的特性,只不过这个王朝只要半壁江山,参与政治的权臣也不但王导一家。精确地说,东晋政治是初级士族轮番坐庄,权威和影响最大的则是四大师族(以执掌朝政前后为序):
魏晋的改朝换代就是如此。
持这类观点的汉人代表当数刘琨。刘琨是中原沦亡之际对峙“敌后抗战”的西晋将领,曾试图策反敌方匈奴人的羯族部将石勒,给出的来由竟然是:你们胡人归正做不了天子,不如到我们晋朝来做一个名臣。
成果又是甚么呢?
夏 赫连勃勃 匈奴 407—431 吐谷浑
王导出身王谢望族,琅邪人(琅邪读如郎牙,也写作琅琊,在今山东省临沂市),跟本来是琅邪王的司马睿是老朋友,东晋帝业实在出自他的深谋远虑。王导很早就看出中国将乱,便劝司马睿谋得安东将军职位,渡江移镇建邺(晋愍帝时改名建康),为将来做筹办。[16]
剩下的事情就是办手续。
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记着这些国名和人名,但很清楚所谓“十六国”根基上都在北方;而从上面的舆图则不丢脸出,这一征象为甚么会被称为“五胡乱华”。
晋武帝大惊失容:这也过分度了吧?
魏晋之乱,起首在民气。
曹家人,底子不是司马懿的敌手。
是以,两汉经门生长到厥后,就连统治者(比如王莽和刘秀)都感到腻烦,更不消说真正有脑筋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因而进入魏晋今后,上流社会便“家弃章句(丢弃儒学),人重异术(以非儒家的异端邪说为时髦)”,一股新奇先进的思潮以燎原之势囊括天下。[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