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第1章 时代
是以,当曹叡病重需求托孤时,他想到了司马懿。
率先汉化的是匈奴。因为从东汉光武帝期间起,他们就开端持续南迁,并在黄河的河套地区沿长城一线扎下了营盘,充当着汉帝国的戍边者和联盟军。这一过程到西晋已用时二百多年,匈奴那里能够还是胡人?刘渊宣称他有权获得汉王朝的祖业,并非全无事理。
这是一种真正理性和思辨的纯粹哲学。[28]
厥后被追尊为宣天子的司马懿,是晋王朝的实际初创者和缔造者。或许,这应当归结为他特别故意计,也特别有耐烦。从进入官场到篡夺政权,他前后用了四十三年的时候,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终究把曹家的“房产”据为己有,只留下一道过户的手续。
司马睿说:借居在别人的国土上,非常忸捏。
可惜贾皇后的野心并没有那么轻易实现,把握朝政的是杨太后的父亲杨骏。杨骏父女出身于华阴杨氏,祖上是东汉名臣杨震,家世极高。晋武帝司马炎与如许的王谢望族联婚,恰是为了进步皇家的清望。在他看来,只要皇族和士族同心合力,就能构成帮手帝室的两翼。[13]
中华帝国的精力支柱轰然倾圮。
起首发难的是司马炎之侄、齐王司马冏(读如窘)。同时起兵呼应的,则有司马炎的第十六个儿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的堂弟、河间王司马颙(读如庸之阳平),司马炎的第六个儿子、长沙王司马乂(读如义)。成果,司马伦兵败被杀,晋惠帝司马衷复辟。
做事情的又是王导。
没错,太傅职位高贵,却没有实权。
这就需求有一个司马家属的人来当天子,也需求南北士族的通力合作。有了前者,才气保持“中原正宗”的名分;有了后者,新政权才不至因而空中楼阁。
是以东晋政治之乱并不亚于西晋,只不过西晋是皇室与皇室斗,东晋是皇室与权臣争。权臣士族之间(如王导和庾亮、桓暖和殷浩),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初级士族与初级士族、世家大族与豪门庶族,也都冲突重重。
对此,司马睿心知肚明。是以即位之日,他竟然一再聘请王导跟他同坐御床,接管百官朝贺。王导只好谦恭地推让说:如果太阳与万物同辉,臣下将如何瞻仰?
但,力度最大的还是鲜卑。
是以,两汉经门生长到厥后,就连统治者(比如王莽和刘秀)都感到腻烦,更不消说真正有脑筋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因而进入魏晋今后,上流社会便“家弃章句(丢弃儒学),人重异术(以非儒家的异端邪说为时髦)”,一股新奇先进的思潮以燎原之势囊括天下。[27]
西周创建的封建制是被秦始皇颠覆的。以后,秦汉两代实施的都是郡县制,只要西汉初年实施郡县与封建并存的郡国制。成果,异姓王造反,同姓王兵变。帝国的统治者从高祖到武帝花了将近百年的工夫,才算摆平江湖消弭隐患(请参看本中华史第八卷《汉武的帝国》)。[10]
动乱频繁。淝水之战前,有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以及桓温得逞的篡位图谋。淝水之战后,则有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卢循之乱。苏峻之乱时,建康宫阙被焚毁;桓玄之乱时,国号被改成楚。至于内战,当然更在所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