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几位平日交好的同僚,来安抚的钟太太和段太太(她们的夫婿跟着沈国舅),来同病相怜的耿太太(老耿跟着顾廷烨),另有来打气鼓励的张氏――
此中启事,照市道上的说法,一是方家现在式微,子孙又多为不肖,那里有跟余家抗辩的底气;二是兄妹俩同父异母,本就情分平常,方老爷也没下多少力量;三嘛……传闻,余阁老的辩才很好。
――分不清是惊骇,还是担忧;还是别的甚么刻骨的感情,像一层薄薄的雾气,覆盖得无处不在,却又说不清道不明。
朱氏盯着她的眼睛,轻声道:“那日婆母来寻你,是为了廷灿mm的事;你夙来聪明,想也推测了罢,是以见都不肯见。”
明兰亲手替她添茶,浅笑的和蔼柔嫩,静坐等候下文;两人虽相处不久,但她清楚朱氏是个绝对实际明智的人,不会无缘无端的来倾诉。
“说句获咎的,我和二嫂都是有儿子的,如果廷灿mm如许的做了儿媳,怕也是气不打一处来。竟日使小性儿就不说了,单说孝道。公主前头两个儿媳都生儿育女了,尚要立端方呢,她才奉侍了两日,就病弱的不成模样,要死要活的看病吃药。姑爷说了她两句,她倒哭成了个泪人,说姑爷不体恤她,不顾恤她……”
临送出门前,朱氏笑着欣喜明兰:“二哥不在,嫂嫂挺着肚子独个儿在家,想是望穿秋水了罢。我娘家说,这几日前头就有信儿传过来了,二嫂且耐烦等等。”
送走小沈氏后,明兰茫然坐了半天,崔妈妈催了好几次,她才傻傻的用饭睡觉。
而后几日,还是不断有人上门,柳氏和华兰别离来瞧明兰,毫无新意的叮嘱她好好养胎,不成惊着了。再是四房五房忧心忡忡的来探动静,除煊大太太明兰亲身安抚解释几句外,连同哭哭啼啼的若眉,其他一概叫邵氏去对付,随便她们哭成泪海,还是一起拜佛祈福,明兰一概不管了,以后更干脆称疾不出,就叫外头人当她‘忧心夫婿安危不起’好了。
明兰心知肚明,当下豪放挥了动手臂:“崔妈妈,叫我来讲;有些事,你不懂的。”然后拉过幼弟,笑眯眯的不怀美意,“四弟呀,那女人生的是……”
朱氏叹了口气,望着明兰朴拙道:“长辈的事,我做儿媳是没体例的。可我总想着,将来孩子们大了,团哥儿和贤哥儿还是堂房兄弟,讨媳妇,担差事,总要来往的。”
小长栋心提到嗓子,耳朵都竖尖了;明兰心中好笑。
动静传开后,先是太夫人遣人来不阴不阳的说几句风凉话,故作体贴‘烨哥儿可千万别出事才好哟’;明兰当即问候归去‘传闻七姑奶奶比来多个了mm,真是恭喜恭喜’。
明兰故作安慰,拍着弟弟的肩,“娶妻娶贤,媳妇嘛,还是贤惠无能最要紧。”
那么,最坏的景象,便是本身要提早做孀妇了,幸亏有团哥儿和肚里这个,天子和沈氏等几家交好的,约莫会看顾他们孤儿寡母罢。
“婆母跟我说了好几次,我都是不该,婆母气了,指着骂我不孝,言语中带及我父兄,我忍不住回嘴,哪怕不是公主的儿媳,廷灿mm的言行又那里值得娘家替她出头了?”朱氏不自发的进步了嗓门,仿佛积郁多时不得透露,现在一股脑儿倒了出来。
年青轻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