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畹进门,对殷氏行了一礼,唤了声“娘”,这才看了宋氏一眼。见她鼻孔朝天,并不向本身打号召,她微微一笑,在殷氏身边坐了下来,问关嬷嬷:“这几日我娘的身子可好?一餐能吃多少饭?早晨睡的可安稳?”
这宋氏,不过是想扯着皋比做大旗罢了。婚事既定了,哪有那么轻易退的呢?关家可不是毫无根底的小老百姓。宋氏这么说,不过是看殷氏软弱,恐吓她罢了,不过是想从她手里得些好处。
关嬷嬷应了,劝殷氏道:“看,太太,不是我说,满休宁城的女人小子,有多少像我们女人如许孝敬的?她小小年纪,又是个女人家,莫非不想呆在家里绣绣花看看书,过安逸的日子吗?现现在里里外外埠忙乎,统统的重担都扛在肩上,是为着啥?不是老奴多嘴,按理说,老爷不在了,您是这个家的主母,女人、少爷的母亲,家里的统统事都得您担起来才是。可您现在不说出来主事,反而整日哭抽泣泣,病病歪歪的。女人不但要忙家里家外的事,还得操心您的吃睡,担忧您的身材,您于心何忍?您看看女人,都瘦成甚么样儿了?”
休宁城的人可都唤李钰明为李大少爷。
殷氏虽性子软,倒是个极合格的母亲,常日里最是体贴后代,即便对庶子苏世盛和庶女苏玉若,她都是一副慈母之心,嘘寒问暖,体贴倍至。
可殷氏就是看不透,被这宋氏吃得死死的。
苏玉畹打断她的话:“娘,您千万别再说把茶园给二叔管的话。爹爹把家业交到我手上,我操心一两年,待昌哥儿大些,便一份很多的交到弟弟手里。为弟弟守住产业,是爹爹临终前叮咛我的,我不敢不听。如果交给二叔管,到弟弟成年的时候,是否能把财产拿返来都是回事;即便拿返来,又还能剩下多少呢?以是,我吃些辛苦不算甚么,丢了家业才是大事。”
“来了来了。”殷氏松了一口气。
“嗯,我晓得的,我今后会重视。”苏玉畹没口儿地承诺着。
她晓得,母亲固然心疼她,但儿子才是她的命根子。只要拿苏世昌来讲事,殷氏才气把这话记牢。
照理说,关嬷嬷是下人,这话原不该她说。但一来她是殷氏的奶娘,殷氏亲母早逝,她算得是殷氏的半个母亲,说些经验的话,也算不得僭越。再者殷氏这软绵绵的性子,烂鼓需得重锤,不把话说得重些,她底子听不出来。
关嬷嬷叹了一口气:“太太总说没胃口,不想吃,用饭时随便吃两口就放筷子了。睡上入眠难,好轻易睡着了,又经常惊醒。这些日子总没精力。”
听得殷氏的话,她嘲笑一声:“甚么迫不得已?我如何传闻你家二老爷主动说要帮着照看茶园,还包管茶园的出息毫不低于大老爷活着的时候。可大女人却一口回绝!并且放着抱病的老太太不管,一刻不断就上了山,在山上一呆就十来天。亲家太太啊,大女人这做法,不让我们多想都难呐。我那弟弟听得这事,气得不可,直接找了太太说要退亲呢。”
苏玉畹便看着殷氏,劝道:“娘,我晓得因为爹爹的过世,您特别悲伤,一时半会儿走不出来。可您不为本身着想,也看在我跟弟弟的面上。如果您有个好歹,我跟弟弟可如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