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奉上门的饭,如何会不吃,石桂让绿萼点了六份饭来,就在收场之前吃了,今儿是香菇猪肉,香菇切得大块,猪肉也不小,一翻开盖子香味就出来了,这个天凉起来也慢,这会儿还是热的,又汤有汁,拌在饭里一勺子舀起来送进嘴里,都未几嚼就往下咽。
&nb钱班主这回应了,等他应了石桂才又道:“一场书里说上三回,一天的饭我都包了。”石桂正说着,那头绿萼大发两个把车都推了过来,一样是卖吃食,人多的处所天然卖得更多些。
&nb绿萼见人如许多,又急起来:“早晓得就多做些了。”
&nb这一本的《团聚记》也是一样,只出了上本就惹人争抢,吕仙篓里的废纸也代价令媛,书商得着也不刊印,捏在手里抬价,各个茶社瓦场都要拿钱去买,哪一家挂出吕仙的新书段子,哪一家便是坐与虚席。
&nb那班主走南闯北很多日子,也不见怪,反笑起来,山羊胡子一翘一翘的:“如果祖师爷给饭,运气好就说上一二场,如果祖师爷不开眼,这些日子就住在船上。”
&nb钱班主觉着有些失面子,平话就是一气和成,起承转合张嘴就来,他正踌躇,石桂又笑起来:“也不过加上两句话,到了本地吃了甚么喝了甚么,当个收场罢了。”
&nb石桂预备收摊,看看另有谁的杯子没还返来,等客人喝尽了,他们才气走,摆布无事,石桂本来也看过《白塔记》,只不晓得《团聚记》写得如何。
&nb因着记得不全,当中遗漏的,就由着平话的来补,说了这很多年,信口拈来就是一段儿,也有说说本地风情的,叫听的人乐上一乐,锣儿里的赏钱多给几枚,听个响儿,就是奉迎了彩头了。
&nb石桂收了杯子返来,瞥见绿萼听得入迷,也往台上看去,这回说的却不是官宦人家的事,而是小门小户青山绿水间的一家子农户的故事。
&nb故事里有个恶婆婆,有个生得水灵灵的小媳妇,新嫁娘进门就受搓磨,那唱曲的女人穿了水红衣,拿袖子一掩脸,嘤嘤哭起来。
&nb这两个年小,余下那些却连眼儿都不扫过来,一看即知石桂不是来揽买卖的,还是找着了班主,班主有些年纪,看上去倒不像是班主,反像小经济,笑的一团和蔼:“女人有甚事。”
&nb还又催生出一种新行当,叫记词人,识得些诗文的读书人,出场子去听上一段,返来再把这段写了,卖给跑江湖的曲艺班。
&nb小媳妇传闻村口人家在地里捡了个女娃娃,想着自家没生养,不过就抱了来,拿她当女儿待,把出嫁带的银耳环换了带着半斤红糖一篮子鸡蛋,拎着上了白家门。
&nb石桂点过人数算了帐,一天三百文钱,一个月也不过一两银子不到,这就是个活告白,如何都不能放过了,每天菜色还分歧,让他换着法儿说,饭车就在中间,听书的那些个等着船开的客商,十之二三能买上一碗,就毫不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