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得知王俊的精锐骑军,皆是居住汴梁百年的胡人以后,岳飞心头当即跳出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过岳飞却不晓得,最早对王俊建议反击的既不是张宪,也不是苦役军,而是退守柳林街的小将岳亨。他以戋戋二千标兵精骑,击溃了围攻柳林街的三万匪军。
中路军在黄河以北,东路军又被击退,至于南路的韩世忠,既然不敢沿淮北直入应天府,那就只能顿兵于天下坚城徐州之下。如果没有王俊的这股匪军,此时的应天府已经安如盘石。
至于宗翰的雄师,迟迟不肯渡河,岳飞则和王俊的设法不一样。王俊以为宗翰廉颇老矣。岳飞则以为宗翰是想保存自家气力。自从完颜吴乞买即位以来,宗翰一系垂垂失势。三路攻宋,偏又宗翰丧失最大。就算他不顾后路渡河,就算他打下了应天府,他的功绩也一定能遮住他损师失地的罪恶。
恰好宗翰的中路军最为庞大,只要他能保持住当下兵力,就算无功而退回太原,吴乞买和宗望也不敢何如于他。
宗翰不能渡河,中路军威胁就越不过黄河。何况曹州城里另有一个王贵。岳飞信赖,就算王贵有归顺朝廷的意义,但他绝对不会降金。他也不敢降金!护民军第二师可不是王贵的私军。要晓得第二师的一大半初级军官都是应天本地士子。他们佩服的不是王贵,而是岳飞。一旦王贵真敢公开叛出护民军,或许只能孤家寡人地投奔赵构。王贵是个聪明人,必定不会作出如许笨拙的挑选。
跟着骑军绕过睢阳,陈州的军情更加清楚。岳飞悬着的心也垂垂放了下来。他固然对张宪有实足的信心,以为张宪定能挡住王俊,不过多少也有一点担忧。
参军薛弼一起之上,都在不断地给岳飞洗脑,试图让岳飞把中原胡虏一扫而空。韩常毕竟是渤海国人,固然也是汉儿,但他总感受本身在薛弼眼中也是胡人。以是他对薛弼的鼓吹很不对劲。他也一向在谨慎地安慰岳飞,“大唐乱世,恰是因为广纳四海英杰,胡汉划一。胡人并不都是好人,他们也有好人。正如历次战乱,搏斗汉人最多的还是汉人流寇。岳帅切不成听薛参军之言。”
于汴梁搏斗汉民,恰是勾引护民军分兵的第一步。
如果说张宪李横的勇猛给王戚泼了一盆冷水,救兵的到来则让二人如坠深渊。他们仿佛终究明白过来,护民军可不是天宝年间的唐军,坐视张巡战亡而不敢救。护民军一众将领早在屡败金兵的战役中打出了信心,打出了锐气,也打出了天下劲旅的高傲。
不过王俊的这类自傲很快就被张宪打丢了。以赛过性的兵力追击张宪,仍然被张宪保护十几万灾黎退入了陈州城。一起之上,交兵数十次,张宪一次也没有败。若不是有十万流寇,单凭七千胡骑,说不定己被张宪击溃。攻城也是如此,连攻四天,折损万余人,也只是摸到了陈州的城墙。
东路军宗弼人数虽少,却守势狠恶,多次突入应天境内,应当能够击杀岳飞于虞城。可惜北路的宗翰太不争气,在攻陷开德府以后,就又留步不前。滑州杨再兴,太行牛皋,从大名府南下的梁兴,三家人马不过五万人,竟然拖住了宗翰的十几万雄师。大名鼎鼎的宗翰勃极烈担忧后路被断,竟不敢麾军渡河,可谓廉颇老矣。既然如此,就让我王俊替代北路军,来给外强中干的护民军致命一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