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王玉溪弯起了唇,他放动手中的秘信,似笑非笑地反问道:“你觉不当?”
王端道:“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今天下不耕者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自耕自首。屯田之利有六,而广储刍粮不与焉。战不废耕,则耕不废守,守不废战,一也;屯田之吏十据所屯觉得己之乐土,探伺密而死守之心固,二也;兵无室家,则情不固,有室家,则为行伍之累,以屯安其室家,出而战,归而息,三也;兵处置于耕,则乐与民亲,而残民之心息,即境外之民,亦不欲凌轹而噬齕之,敌境之民,且亲附而为我用,四也;兵可久屯,聚于边徼,束伍部分,不离其素,甲胄器仗,以暇而修,卒有调发,符旦下而夕就道,敌莫能测其动静之机,五也;胜则进,不堪则退有所止,不至骇散而内哄,六也。有此六利者,而粟米刍槀之取给,以不重困编氓之输运,屯田之利溥矣哉!诸葛公之于祁山也,亦是道也;姜维不能踵之,是以亡焉。”
听他这么一感慨,碂叟亦是白眼朝天。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干脆二话不说,各自甩袖避了开去。
当日朝堂之上,百官皆默,周王一阵沉默以后,便问王端:“卿已清闲多年,现在,因何出此之言?”
“为何要入局?我们既是周人,本就身在局中,又何来入局之说?”听了他的话,王玉溪精美得恰到好处的眉头微微一挑,他面色安静地低声说道:“吾知周运方微 ,然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且公子沐笙其人,始于愉悦,综于智性,有忧天下心。若他失势,周土或可期矣。”
碂叟这么一说,中年文士更是不平了,他瞠目驳道:“你这老不朽,常日里心眼多也就罢了!现在,竟把这周天骄与夏锦端也比在了一处?她们哪有甚么不异!”
作者有话要说: 真真假假 虚真假实 本身看咯
王玉溪的话句句在理,中年文士却还是驳道:“周王不器,兄弟争锋。公子沐笙看似握权,倒是炭上腐肉,不得行差半步。他便是有个知己阿妹又能如何?现在,只盐务之事便能叫他寸步难行,可见今后,他要上位实是不易。”
“难堪她?”王玉溪嗤笑一声,很有些玩味地说道:“她那胆量肥得好似春日里的鲤鱼,扑腾起来也是劳心,总该敲打敲打,磨磨性子。”说着,王玉溪又是低低一叹,非常烦恼地说道:“若无这一遭,公子沐笙见父亲情愿出面,如何不会心胸它想?到时,他如果是以而不依不饶,父亲但是真的会恼的。”说这句话时,王玉溪的眸中闪过了几分无法,那神态,竟颇透出了几分孩子气来。
几日以后,右相王端启奏朝廷,请行屯田之法。
听了主子的反问,中年文士直是白眼朝天。他不满之意溢于言表地持续说道:“就先谈国事罢!周王昏庸,不思进取,好酒及色。如此荒唐之主,不佐也罢!王相早灭了辅国之心,却不知公子为何要入局?”
在这声感喟当中,王玉溪清俊如阳春白雪般的面上终究有了几分松动,他垂下眼眸,淡淡地,叮咛般地说道:“小公主需服膺,溪本日未曾与你相见,你亦未曾路过此处。”
一起到了私宅,中年文士便忙不迭地去寻正在后堂等着的碂叟。见了碂叟,他便言之凿凿地将前头产生的事儿都说了一遍。说过后,还不忘嘀咕道:“公子也不知是如何想的,便是势在必行,何必又偏要去难堪人家一个小姑子?他这意义,难不成是真看上了周天骄么?如果如此,自古女子多记仇。他这今后呀,情路但是要颠簸非常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