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水是个心善的姑子,这一起行来,也知这高耸率性的儿郎赋性上倒是个好的。小姑子目光微微一动,泪光模糊,瞟过柳凤寒肩上的布袋,再次极当真地说道:“你聪明非常,前路虽难,却定能东山复兴。万不成因心灰意冷,仅凭一根绳索了罢此生。”
这个船埠,写满了黯然*的拜别之苦。百年来,徽歙贩子一次次地从这里分袂故乡,又一次次地在这里弃舟登岸,衣锦回籍。
想至此,周如水心中一叹。她抬眼看着柳凤寒,话到嘴边,倒是嫣然一笑,那笑宛似春晖照拂。她极其当真的,一字一顿地说道:“只盼你一起顺风,岁岁安然。”
委曲不平也无用的便是运气,远行的人儿谁也帮不着,唯有靠自个的双足去一步步捱过磨难,行出门路。
一时候,因他这一问,两人都是沉默。几分伤感涌上心头,却也清楚的晓得,漫冗长路,终须一别。
彼时,他的眉头还纠在一处,却在问她:“如姑子,你本年多大了?”
闻言,柳凤寒缓慢地白了她一眼,直是没好气隧道:“柳家若能留一承担金子给小爷,小爷还用得着去贩茶么?”说着,他又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讽刺地嗤道:“小爷辛苦了十几年,现在的产业啊,却不过只要一袋子歙饼,三条绳。”讲到这,他又是一笑,一拍脑门,朝周如水飞了个小眼神,笑眯眯隧道:“也不是一无统统呐!算起来,我承担里,另有你给的那只玉簪子哩!”
看着柳凤寒模糊晕红的耳根,周如水捏着虎头铃摇了摇,铃音清脆动听,叫周如水不由拨了拨那憨态可掬的小虎脑袋。
柳凤寒是没有家人相送的,这个船埠,最凄然的是他,最佻达的也是他。
他一跃跳上了舟头,正对着为他送行的周如水,正对着晨雾中还不及复苏的村庄,下颚微抬,顶风而立。他的目光由远及近,最后落在周如水身上,似是想着了甚么,他又古怪一笑,俄然朝周如水道:“如姑子,你晓得很多,记性却差了些。小爷得提示你件事儿,后辈中漂亮者多入贸易一途的并非徽歙商帮,而是晋阳商帮。在我们徽歙,至中材以下者,才会用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