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点,小柳他爹没有说出口,那就是他极是看好孟谨元,两家好不轻易因着是同窗之谊有了友情,岂能为戋戋俸禄而绝了来往?情面都是处出来的,现在瞧着是好,搁上几年十几年的,谁还记得谁?
“三叔的意义侄儿明白,我和崇泰到底年事还轻,若能留在都城熬些资格天然是功德儿。反而如果赴外任,恐怕只能做微末小官,再说一个处所一个端方,且还少不了地头蛇,宦途想必会比留京更加盘曲。”
孟谨元感觉翰林院挺合适他的,撇开年事资格题目, 他很清楚本身最大的好处弊端都是毫无背景。
在这类环境下,翰林院实在是独一的挑选,只因这里算是朝堂中极其可贵的净土。更别提翰林又有真正的天子弟子之称,且本朝的端方摆在这儿,非翰林不得入内阁,孟谨元深觉得,就是叫他在翰林院待个十来年,他也是极其乐意的。
虽说柳家算是耕读之家,可在上位者的眼里,那就是纯粹的豪门后辈。说财帛吧,柳家多数的产业都是田产和庄子,说权势吧,往上好几辈儿最本事的也不过是个举人,且还是过世好久的。
对于小柳来讲更惨,毕竟那是他亲老子。
彼时, 孟谨元已经在翰林院正式为官了, 因着他年事尚轻,加上入职时候也短,多数时候都是跟在老翰林身后多看多学,极少有真正主事的时候。总的来讲, 闲倒是不算安逸,可活儿也不难,都是跟册本典故打交道的,想要功绩是不成能的,不过就是先熬资格。
“爹啊!!!!!!”
第179章
似是看出了大柳的难堪,孟谨元又道:“宦途是一辈子的事儿,想来柳家叔父特地来京也是为了这事儿吧?”
柳家到底不是平凡人家,对于所谓的弃取之理还是很懂的。何况,只要熬过最后的几年,将来全部柳氏一族,说不准就能从耕读之家转为书香家世。
只是如此一来,柳家两兄弟就有些难堪了。
这时,沉默好久的孟谨元终究开了口。
明显,小柳他爹就是这么以为的。
别看都城官多,一样位置也很多,只要不考虑俸禄,但求寻个清净之地先熬几年资格的话,即便没甚么背景亦无妨。
我去吃个午餐,然后睡个午觉,早晨的更新随缘吧。
留京或赴外任,实在都有各自的好处和坏处,不过考虑到他们的年事都不大,就算真的谋到了缺儿,也会吃了年事轻的亏。谁叫这年初讲究“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呢?同届进士里头,乃至是三甲的同进士,里头年事长的都能够比他们宦途更顺。
国子监那地儿同翰林院一样,都没甚么油水可捞,乃至还不如外头的九品芝麻官,一年到头的俸禄可否赡养本身都是个题目。是以,在此之前柳家两兄弟虽有考虑过,终究还是放弃了。
小柳他爹,另有孟谨元和唐墨客,三人坐在书房里,舒舒畅服的喝茶,趁便等着俩不利蛋儿返来。
侄子和儿子的差异太大了,哪怕这俩现在都成了进士,小柳他爹还是极其嫌弃的横了他儿子一眼。
像唐墨客,别看他孤身一人就带了个小厮赴京赶考,实在人家也是世家后辈,只不过是落魄世家。可烂船都有三分钉,就算唐家不成能把手伸到都城里来,可在他的故乡想体例谋个缺儿还是轻易的。是以,他反而不消过分于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