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她才十三岁,身量却已然非常高挑苗条,与十五岁的陶逢春站在一处,已经普通高矮。
陶逢春被救登陆时,已昏倒不醒气味微小,她身边的丫环,满是母亲的人,即使有人发觉不对,也不敢胡言乱语,就这般,陶逢春高烧昏睡近旬日,醒来以后,却前尘尽忘,真是……老天开眼。
如此职位尊崇,繁华要赫,刨去新郎官是个傻子外,这门婚究竟在好到不得了。
定国公府的听雪轩中,陶逢瑶窝在临窗的暖炕上,怀内抱着个精美的小手炉,一脸的心不在焉,待发觉到手中的小暖炉较着凉了,才回神唤道:“抱菊,添炭。”
陶逢春丢了各种影象,如果是以再被长公主府退了婚,以父亲现在嫌弃她的程度,陶逢春这一辈子,就算是完了。
初春仲春,乍暖还寒。
父亲曾因冒然承诺长公主府的婚事,被大伯父训骂过一通‘卖女求荣’‘枉为人父’,内心本就不安闲,陶逢春偏在快结婚前又‘投湖他杀’,父亲涓滴不疑有假,直接信了九成九,听母亲说,陶逢春才刚醒,就被父亲劈里啪啦的数落了一顿。
虽已入春,但氛围还是清冷,连洒下来的阳光,也似一缕薄薄的轻纱,落在脸上的暖意极淡,陶逢瑶捧着色采鲜丽的珐琅小手炉,走在春意将复的小径上。
逢春昂首看了一眼陶逢瑶,然后又独自低下头去,慢腾腾的喝粥。
听到里间陶逢瑶的叮咛后,守在外头做绣活的抱菊,忙承诺了一声,然后挑帘而入,从陶逢瑶手里接过暖炉,翻开往里头添了些细银炭,再用铜簪子拨旺火势,最后又递回到陶逢瑶手里。
陶逢瑶之父陶景,乃是定国公府的三老爷,与现在的定国公陶茂,乃是一母同胞的远亲兄弟,陶逢瑶是三房的嫡次女,陶逢春则是三房的庶次女,两人相差一岁多,陶逢春在本年的正月十五,刚过及笄之龄,陶逢瑶在去岁的十一月,满了袅袅婷婷的十三岁。
逢春吃着小笼包,还是不吭声。
逢春正咽着香喷喷的鸡丝粥时,屋外忽有小丫头传报:“七女人来了!”
逢春的两个大丫环,一个规劝,一个赔罪,陶逢瑶略平了肝火,心中有些奇特,便问:“五姐姐为何一向不说话?”没传闻她还变成哑巴了呀。
嘉宁长公主的嫡孙,多崇高的身份啊。
面前的危急感消逝以后,陶逢瑶内心无端的解气和痛快。
陶逢瑶微微垂着视线,母亲高氏说了,别说陶逢春现在影象没了,就算她还记恰当日之事,也不能如何样,她若紧紧咽在肚子里,天然最好,如果找人告状,归正也无人瞧见,尽管反告她歪曲,待时过境迁,这事儿更无涓滴对证,母亲让自个儿尽管如常行事,别自乱了阵脚,若叫别人发觉出马脚来,那才是凭添费事。
藏在心中半个月的发急,担忧,不安尽数退去,陶逢瑶脚步安稳地踏进迎香院。
因陶七女人迩来表情不佳,听雪轩高低一概轻声细语,不敢谈笑玩闹。
三日以后,陶逢瑶没带丫环,单独外出散心,见陶逢春一人站在湖边发楞,内心的邪火蓦地就燃了起来。
抱菊抿了抿嘴唇,不敢再吭声了。
抱菊和折杏对视一眼,内心略迷惑,自打五女人投湖他杀后,自家女人就有些怪怪的,口内却已考虑着回道:“应当不假,这几日,不管是老爷太太们,还是奶奶女人们,凡去过迎香院的,五女人一个都认不出来,五女人连续高烧快旬日,脑筋烧坏了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