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梁府收募荫户佃农,也终究有了些高家声采。不再是见人就收,而是让那些流民前去高都,然后遴选此中强健无能的,充分梁府。这个窜改,可让阿良高兴不已。身为亭侯府邸,怎能任那些流民等闲投效?
※
“运到了。长吏复书,东赢公还在洛阳,封赏临时压下,先运了五十石麦过来。都存在了县府的库房中。”小吏赶快答道。
大片荒漠上,枯草已经被燃烧一空,几头黄牛拖着沉重的铁犁,迟缓行在田间。几个妇人满头大汗,扶着辕,挥着鞭,跟在健牛旁翻耕地盘。现在已邻近腊月,早就到了歇耕农闲的时候,但是她们却没法歇息。
“嗯,安排些人,探探洛阳景象。一旦大战告终,便进城救出姜大夫。报上祖父亡故的动静,他该当能去官回籍。”这也是梁峰能想到的最好的体例。洛阳现在真不是甚么好去处,还是要尽快把姜达接返来才行。
“郎主,此次又带回了三十人。实在有两个木工,一个石工,剩下都是些青壮劳力和他们的家眷。我看到下雪之前,还能再收个一两百人。”阿良面色红润,兴冲冲禀道。
“不是很多,气候太寒,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有流民出逃。”阿良答道。
“四人,没带行李。并且这伙人骑术极其纯熟,马又是良马,不像山匪,反倒有些像匈奴人。”弈延答道。
这些日子,高都已经采取了近二百流民,小吏早就风俗了,立即点头,踌躇了一下,又道:“梁府本日又送来了肉糜,如果如许下去,流民岂不是没法放心?”
十几日前,一伙匈奴乱兵来袭。家主的宅邸被乱兵攻破,过冬的粮食和财物也被抢了个洁净。没了能够依仗的村寨,这些幸免于难的耕户奴婢只能带上仅剩的家私,分开故乡,逃往他处。夏季逃荒可不像平时,固然兵匪少了,但是酷寒和饥饿比任何仇敌都可骇,谁也不知能不能逃出死地,安然投奔一户新主。但是只走出了十几里,这群人就听到了风声,高都城正在收留流民!
见上官如此说,那小吏也不敢多言,退了出去。
只是思考半晌,他就道:“严守寨门,不能听任何闲杂人等出入。不管对方是甚么来路,都不成能等闲探出梁府的秘闻。寨外的村庄也要节制一下口风,如果有陌生人来了,务必谨慎,不能落人话柄。”
梁峰当然晓得自家这个大管家在想甚么。之前那是没有别的体例,现在有了一县之地作为缓冲,收留流民的事情就不那么紧急了。进步职员质量还是其次,更首要的是,如许的轨制能让那些有前提投效梁府的人,心胸感念,更加忠于梁府。而有了归属感以后,凝集力天然就会晋升。可谓一举数得。
能来到高都,已经是万幸。但是只要在这里待上几日,就能晓得高都四周另有一个更让人神驰的处所。便是梁府!
郭郊又提起笔,持续检查案上的文书。这也是梁丰托他做的,采选来到高都的流民,如果有匠人或是其他一技之长的,也可送去梁府。现在其他县府恐怕早就封衙了,筹办过冬,恰好他还待在府衙里,忙的不亦乐乎。不过可贵的,郭郊并未有甚么不悦之情。越是做如许的活,就越能显出他跟梁府的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