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笑着说:"还是孔老夫子的先人发财得快呀!""是的。"曾广莆说,"孙子有一事不明白,明天特为来济宁州面问大人,求大人见教。" "甚么事,你说吧!"
"在嘉祥,现在见到哪一代了?""孙子明天从嘉祥出发,驼八爷纪霖说,他的孙媳妇生了个儿子,要我求大人给他取个名。纪、广、昭、宪,"曾广莆扳着指头数,"现在到了宪字辈。驼八爷好福分,刚好碰上叔祖驻节济宁州,请叔祖开恩,赐个名字给他吧!""好哇!"曾国藩欢畅地说,"我们受命北上剿捻,图的是天下得安宁,这孩子的名字就叫宪宁吧!""孙子代驼八爷感谢叔祖。过几年,孙子还要亲身训戒宪宁,奉告他,这名字是他的老祖宗宫保大人给他取的,要他好生读书,今后光宗耀祖,莫负宫保大人的等候。""你说得好。"曾国藩内心很欢畅,"邹县孟氏宗子也是广字派,曲阜孔氏的衍圣公已到祥字派了,不知颜氏宗子到了哪个字派?""颜氏宗子是纪字派,宗子名叫颜纪清。"曾广莆答。
这一夜,曾国藩在嘉祥书院里想了很多很多:嘉祥县曾氏后嗣如此陵夷,宗圣公在天之灵何能心安!湘乡曾氏现在虽说有天下臣民第一家之称,但世人那里晓得,这"第一家"实在是空的。且不说其中的酸楚苦辣,就说目前的剿捻战局,前程未卜,倘若河防之策再不能取胜,这第一家便要当即中落了。杀人攻城得来的光荣毕竟是长久的,这中间有着很多偶尔性,家属传之悠长的畅旺,靠的是礼义诗书!
曾国藩筹办在济宁州住两三个月后,再到河南归德府,估计当时河防工事也建得差未几了。今后再由归德府到周家口,在那边召开河防胜利的祝捷大会,犒劳有功文武。
曾广莆对他说:"因为年代长远,宗圣公墓早已佚亡,不知葬在那边。前明成化初,南武山有个打渔的老头子,一次走路不谨慎,掉进了一个千年古洞,不测埠在古洞中发明一具悬棺。悬棺边的石壁上刻着'曾参之墓'四个字。渔翁爬出洞后,当即把这一发明奉告了曾氏先人,并由山东守臣上奏朝廷。曾氏先人把悬棺取出来,就在古洞边为宗圣公建了一座宅兆,同时把古洞填塞了。弘治十八年,山东巡抚金洪奏请建享堂、石坊,一向到道光年间,都还保存得很好。这些年来逐步废弛,也无人再修了。" 说罢,连连感喟。
此处也有一个宗圣庙,比起县城里阿谁庙来要强多了。庙在南武山下,四周一带满是顽石,不生草木,因此庙表里二百多株嘉庆年间所植的柏树,显得特别贵重,烘托出一派森森古柏绕圣庙的庄严氛围,令曾国藩稍觉欣喜。古刹保管得还算是无缺,曾参的泥像无破坏,两庑另有弟子阳肤、乐正、子春等人的泥像,中有宗圣门,前有石坊三座,另有两座碑亭。一座是明万积年间太仆少卿刘不息的《重修宗圣庙记》,一座是乾隆天子亲撰的《宗圣赞》。从庙里走出来,曾国藩又去看了看曾参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