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梗,有关于魏国名将吴起的一个梗。
“阿仲、阿仲,好兄弟,别、别,别如许。”
半晌后,身在中营帅帐的赵主父,便得知了「信卫军返回雄师」的动静,他笑谓帐内的一干赵将道:“诸位,让我等去恭迎此番有功之士……”
起首,他们借昨晚「信卫军夜袭齐营」的豪举,今早顺势篡夺了祝柯县,建立了一件大功。
在这万众谛视标环境下,信卫军士卒们亦不觉地举头挺胸,模糊有种“该当如此”的态度。
而守在营门两侧的赵卒,亦一个个站得笔挺——想来就连他们本身也不明白为何要那样做。
只见安阳君赵章深思了一番,这才说道:“主父,儿臣觉得,虽此番蒙仲、乐毅二人立下大功,但其不参军令,私行调兵离营,此事纵使杀了他们也不为过……看在此番助雄师击破齐军的份上,就让他们功过相抵。”
巳时前后,此时安阳君赵章已攻陷了祝柯县,而作为这场仗最大功臣的信卫军,现在却驻扎在齐营北侧约十余里的一片树林中,只见一名名信卫军士卒,仍穿戴浑身鲜血的衣甲,三三两两地并肩坐着,或靠在战车上,或靠在树木旁,或干脆缩着身材躺在地上,一个一个抱驰名誉呼呼大睡。
一听这话,诸人就晓得赵主父实在并没有奖惩蒙仲、乐毅二人的意义,不然,如何会率先扣问安阳君赵章呢?谁不知安阳君赵章与蒙仲干系靠近?
下了马车后,蒙遂环顾四周,旋即低声笑谓蒙仲、乐毅二人道:“这些士卒家中老母得知后,或会是以抽泣吧?”
站在为首的战车上,蒙仲与乐毅二人清楚地看到了那些赵卒的反应,有恭敬者、害怕者,不一而足。
待那三名赵卒走近后,他们环顾四周,瞧了瞧四周睡得横七竖八的信卫军士卒们,旋即朝着这边的篝火走了过来,抱抱拳恭敬地问道:“叨教哪位是蒙仲蒙司马?”
功过相抵,也就是不给犒赏?
不过嘛,自古以来都讲究“胜方上风”:你不听将令并且打输了,那就是自寻死路;可如果不听将令却打赢了敌军,这就叫“临机应变”、“智勇双全”。
这个典故,当世很多人都晓得,但真正能做到像吴起那样,与军中士卒同吃同睡,统统报酬都与士卒普通无二的将领,当世想来没有几人能够办到。
“哈!”
“唔……”
此事或被那名流卒的母亲得知,她嚎嚎大哭。
蒙虎从速搂着蒙仲的肩膀告饶示好,本来,“蒙猛士”昨晚在爬齐营的时候不慎硌到了蛋蛋,痛得他当时顿足捶胸——这么丢脸的事,蒙猛士当然不但愿传出去。
“唔,我晓得了。”
明显,这两个小子是在用心装蒜,为了就是回避罪罚。
“喏!”
“喂喂,那是信卫军吧?”
想来这就是吴起毕生鲜有败绩的启事吧——谁会不肯为那样的将领献出性命呢?
就像赵主父与蒙仲。
蒙仲点点头,抱拳回礼道:“有劳了。请回禀赵主父,我信卫军马上回归军中。”
当然,这份高傲是应当的,古往今来的军队,能以五百兵击溃数万敌军的,又有几支?
赵主父沉吟起来。
————以下注释————
别看那名信卫军士卒目测在三十岁高低,而蒙仲、乐毅等人尚不满二十岁,但是现在的气象倒是,那名信卫军士卒打动而冲动地看着蒙仲、乐毅等人,一个劲地点着头:“多、多谢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