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上计,就是诸侯各县的令、吏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轨制,在赵国,各县每年玄月必须按期地向中心陈述本地的租税支出、户口统计、治安环境等,朝廷据此评定处所行政长官的政绩。
“又一年,齐景公再看东阿的上计,发明赋税增加了,豪长们也对晏子赞不断口,便对晏子连连称善。但是此番,晏子却向齐景公请罪,说他此次治阿,一反前态,不但服从豪长们的私家拜托,接管财物送礼,让各家后辈充满县吏,山林水泽,制止百姓利用,而交给豪长之家开矿砍木取利。别的,还更加征收赋税,又用花言巧语和财帛奉迎朝中近臣,现在,东阿挨饿的百姓已超越半数,国君却不忧反喜,晏子道,臣愚不能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长安君兜揽逃民的政策,最后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蔡泽却点头道:“这也怪不得县官,毕竟每年上计,看的不是本地百姓安乐,而是看上缴的赋税多寡……”
“重新授田?供应种子和衣食?”衣衫褴褛的逃民听到来自县中的小吏如此说,都感觉非常好笑。
“世上岂有如此好的事,怕不是欺诈吾等出山,要将吾等访拿为奴吧!”年纪稍长些的人极其警戒。
“传令下去,从现在起,祁县北乡、东乡、西乡百姓,一年内赋税减半;南乡逃民若愿返回客籍,每户授田百亩,官府供应种子,归还耕牛,一年内赋税全免,三年内赋税减半!”
那上千户离开了南乡户籍,在谒戾山周边林子里依托打猎、捕鱼、吃野果的百姓固然过着食不充饥衣不遮体的糊口,但却能勉强靠着新开的一点地盘维生,当长安君派人来找到他们的聚居点,聘请他们回到南乡时,世人是拒不信赖的。
蔡泽也建议道:“然也,公子若想在祁县安定,还需效仿当年尹铎之治晋阳……”
如许,他们疏忽祁县遭兵灾水灾,频频加税,最后导致百姓逃脱,户口大降,边疆次序荡然无存。
在饱受兵灾和水灾的南乡这么玩,最后的成果就是鱼儿越来越少,最后轮到明月接管这水池时,已无鱼可获了。
当邮无信将这些来自逃民的反应奉告长安君后,长安君和蔡泽面面相觑。
在蔡泽眼中,所谓民气,是为了加强主君权势而借助的一种力量。尹铎收揽民气,底子目标是要在赵氏有危难的时候,晋阳百姓能够挺身而出,为赵氏卖力。
讲完这件过后,蔡泽叹道:“以晏平仲之贤,如果上计不佳,也要遭到国君告诫,何况普通的县吏。他们本就是外来的,每到一处上任,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奉迎本地豪长,征辟其后辈,为各家大开便利之门,别的,便是让豪长帮手收取浅显百姓的赋税,将在豪长头上减免的部分,分摊到全县百姓头上,如此一来,税岂有不重之理?每逢上计,上交粮食多于往年的,常被视为能吏,获得汲引,少于往年的,则被视为庸吏,遭到责备……”
蔡泽说,诸侯处所上的郡县长吏大抵能够分为三类:上等是西门豹那种,他们有充足的见地和胆量,能突破传统的藩篱,带着百姓开渠致富,在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同时,也能交上一份令君王对劲的上计,处所越治越好。
公然,厥后知氏邀约韩、魏围攻赵无恤,赵无恤恰是靠着晋阳百姓的倾力支撑,撑过了那最艰巨的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