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了草原的奇鞑,以报前仇未号令,构造雄师西征,直逼邪陀汗国都城池州和故都幽州等地。
而乌弥部和梁国纷繁遣使入原都进贡。殷昊接管了他们的归附,册封梁王为“西梁国主”,以藩属待之。而亲身率使团进贡的乌弥部女王乌雅丽则被殷昊册封为“雅妃”,乌弥部设郡县直接归属东天子国管治,东天子国军进驻夜州以后,北可监督邪陀,南可制控西梁。夜州作为西南部计谋要地的职位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周毅德出面说动了周菡妤,而楚琅和楚王裕筹议以后无法宣布楚国归附东天子国。楚王裕保存王爵,其宗子被册封为海澄公。也就是说在楚王裕身后,楚家只能作为世袭公爵了。
实在除了南越和东皇之间是死敌以外,其他国度和东天子国之间并没有过分激烈的仇恨。这些建议在各国朝堂范围内,也垂垂有了些市场。很多的文臣都高唱战役的论调主张和谈。在他们看来战役是武将成绩功业的舞台,和文官并没有多大好处。
而就在这时,东天子国昊天圣皇公开颁发了一篇《华族赋》……
并且此次南征,他筹办以水路登岸作战为主。陆上的交界防务仍然保持近况,给对方一个假象。实际上东天子国的主力通过之前的北上抗战恰好都集结在原都慈州一线。而海军也在此地集结。殷昊决定将这些军队分为两部,一部打击海州,一部南下介州。楚国和南越的都城都接远洋边,更加无益于策动登岸突袭。他已经决定将洛都放在最后一个攻取了。
与此同时,在洛北河口,东天子国主力正在集结。殷昊已经筹算趁此机遇再次策动南征。固然有人提出,南盟方才援助东天子国抗战,在此时南征仿佛有背信弃义之嫌。但殷昊感觉,机不成失,失不再来。一方面,借助官方同一之思潮占据各国后,能够尽快的保护统治减少抵挡。另一方面,恰是因为抗战方才结束,南盟方面感觉东皇有力南征,这才是最好的机遇。
现在他们的仇敌一样落得毁国焚宫的结局,或许恰是他们在冥冥中一向等候的成果吧!舅兄,岳母,你们能够安眠了!
七月十五,海潮南下。东皇海军从洛北河口解缆向南进军。一个月后,第一支登岸舰队呈现在海州外海。而在此之前,殷昊通过和周家的联络,已经商定由周家作为内应,指导海军进入江口直接在海州登岸。大队的艋艟巨舰趁着夜色在周家船队的保护下进入了江口中转海州船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