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以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如此。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本身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统统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去处见地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这天,欲将过去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乃至本日一技无成、半生得志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成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耗费也。以是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敷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感觉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如此。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倒是此书籍心,兼寓提示阅者之意。
《石头记》缘起既明,正不知那石头上面记取何人何事看官请听。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尘凡中一二等繁华风骚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处所狭小,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故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脾气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繁华,然本地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澹泊,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物。只是一件不敷: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要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遂不由上前见礼,笑问道:“二位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间罕闻者,但弟子呆笨,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洗耳聆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湎之苦了。”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成预泄。到当时只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固不成泄漏,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得见否?”那僧说:“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本来是块光鲜美玉,上面笔迹清楚,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前面另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景”,就强从手中夺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