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驿馆会有各种不便利,李多寿直接婉拒了,带着张光宪出禁中,筹算去主公府上送达家书,趁便在那儿住下,多久都没事。
“咳咳……要真是这么简朴就好说了。”李多寿直翻白眼,唐末以来的轨制确切搞得大乱,但这此中触及到各种分权制衡,一些详确奥妙的东西,李多寿本身也还是一知半解,底子无从提及。
“枢密院也称西府,在月华门西面一点,节帅递凑章都是到那边,不消递到中书省。”前有一名守门的禁军批示使带路,两人跟在前面,李多寿笑着指导说。
“那就是说文官相公们兼领军事,但枢密相公仿佛也是文官吧?为何不领中书费事件呢?那还分甚么枢密、中书、尚书和门下,归正不都是朝庭相公。”张光宪很不睬解地说。
实在就是如此,自中唐藩镇鼓起以来,枢密院的威权是日渐增重,中书省垂垂有点拾遗补缺,以备天子咨问的意义了。但大周立国以来不一样,从先帝郭威期间,就成心压抑枢密院,加强中书省,可常例还没改,节帅们凑事都是直接往枢密院。
张光宪很年青,才二十岁,是初此进皇城,从右掖门出来,跟着李多寿前面东张西望。李多寿多次回京代章钺跑腿,倒是熟门熟路。
“甚好!凑章中说到有一万五千匹缉获战马,估计还在路上,到时挑一批给殿前司,其他可送去淮南。将领军功升赏,朕先定下:
凑章是装在一个小木盒里,边归谠是要先核阅的,他翻开来一看,并不是普通节帅那样誊写在白绢上,而是一大叠凑本卷宗,每一叠都有纸袋包装,书有标签封面。
“那枢密院的权力可大了,处所上不都是节帅管理州县嘛!六部岂不是形同虚设……”张光宪对都城高层权力布局不清楚,但他很聪明,能举一反三,李多寿一说他就明白了。
腊月中旬,李多寿和张光宪一起快马回京,这天下午终究冒着风雪进了东都城。二人都是驻外节帅幕僚,回京进凑普通也不能担搁,必须先去枢密进凑院呈递凑章。
“也不是完整形同虚设,州县刺史也能够上凑六部治事,尚书摆布仆射是直领六部的,但也兼中书省的职事,中书相公又兼枢密院的职事,而枢密相公们却不必然兼中书省、门下省的职事,若加兼侍中或同平章事的才气够。”
“臣见过陛下!有河湟招讨行营凑章。”边归谠提着紫袍下摆,快步下台阶见礼道。
凉州刺史宣崇文、会州团练副使宗景澄进云麾将军、加正议大夫。其下一应军将,枢密院早日核实军功,报上来拟旨赐发。”
“若来岁蜀中赔付粮食送抵关中,恰好调付一部分充为军粮,别的邠州再出一些,调李晖参战。”边归谠回道,邠州李晖调付了大量军粮,已经上凑抱怨,非常不满了,让他出兵有军功可拿,恰好堵上他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