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岗也不是甚么高大山岭,只是平原向丘陵地带延长所常见的一道南北走向的小山梁,坡度天然也不大,砂岩地形的山上并无林木,大要遍及的枯黄草丛中有了星星点点的嫩绿,这黄绿的色彩一向铺向远处,有很大的一片开阔荒地。
两边对峙着小范围交兵了半个时候,辽军前锋主意向北撤退了,慕容延钊率部进驻马池口小镇安排宿营,同时派哨骑持续盯住辽军,到傍晚连续有动静传回。根椐信息清算,大抵是耶律挞烈欲绕城南下,但李处耘率马军出城追击,加上前路受阻,终究拖得耶律挞烈在昌平县城西南十五里的百花岗重新安营。
二十二日凌晨,当太阳方才跃出东方天涯的地平线,三万五千余辽军开出大营,在百花岗山梁下布阵,两万关外来的拽剌健儿居中,一万五千西京宫卫军分为三部,步阵前置五千,另一万摆列于步阵侧后的山梁上,这类阵形是依阵势展开,后顾无忧,而火线三面是攻守兼备。
慕容延钊想到这些,顿时悄悄心惊,当即命前军北上抢占地形筹办作战,中军敏捷列队行军跟上,自让亲兵取出笔墨,以一块薄绢在行李箱笼上铺平,挥笔急书了两份军报,命亲兵一份送去昌平给袁彦,一份送归卢思台行在。
但现在,袁彦派次子袁通前来告诉他绕道敌后,这确切是个无可抉剔的好战略。慕容延钊踌躇了好一会儿,还是决定照办,召袁通上前扣问了辽军兵力配比,及攻城战役环境,稍事休整便转道向西。
若论官职级别,慕容延钊和袁彦职位不相高低,都是加检校太保、兼领节镇,也都领过禁军,且都在淮南之战时立下大功。但若论出身和资格,慕容延钊出身河东将门,资格也深厚很多,后汉乾佑初就曾在先帝郭威麾下任步军都校。
慕容延钊的中军立于一处坡地上,这儿也只容下两千余骑,其他大部漫衍在坡地前后,阵形狼藉不堪,这是筹办随时将战马拉走改以步战的。同时,辽军在北面三四里外,间隔远了看到的只是一团团小斑点在挪动,主力估计还在前面。
这类地形并分歧适马队作战,上马列步阵展开也会碰到很多费事,可这时永久走在雄师前面的哨骑已经和辽军探马在小镇外小范围交兵。
而侍卫司李处耘部一万二千骑分出两个军遮护步阵侧冀,另七千骑则作为独立的力量布于山梁北面。同时,殿前司慕容延钊一万骑也独立作战分为四个梯队,呈弧形漫衍山梁东南一带,对辽军耶律挞烈部构成了半包抄的格式。
就在耶律挞烈布阵的同时,周军两支人马到了四周后,也以作战队形推动到疆场。袁彦部开出昌平,两万步军以营级批示为根本,以军为单位分为八个风雅阵,每两军组合卖力一个方面,列前、左、中、右四军,在山梁正东方向四里布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