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召开廷议。
李世民等闲的带偏了方向,让廷议变成了对规复耕藉礼的会商,比如选在南郊还是东郊,比如祭奠六合、社稷、神农,再比如要不要建一个观耕台,到时便利天子旁观王公百官们种田。
可题目是,本来大师是要会商为皇太子加冠礼的,可现在天子却扯出仲春迟误农时,要改到十月,而天子恰好却又提出要规复耕藉礼,这耕藉礼却恰是本来太子加冠礼的时候。
天子固然再三找来由,可宰相们都咬着不放。
魏征这时也站出来,“陛下,可由左仆射房公卖力筹办亲耕礼,而由右仆射高公筹办太子加冠礼,各部衙有司一起帮手共同,合作合作,应是来的及。”
李世民要搞亲耕礼,但他弄个大场面,也只是祭奠神农,然后在那一千亩田里,扶犁抄一两个来回罢了,剩下的田还不是皇家仆从耕作。他的亲耕礼场面那么大,就不迟误?
天子想通了,接下来廷议便进入了两个礼节的详细商讨中了。
尚书右仆射,皇后的母舅许国公高士廉也站了出来,“陛下,臣觉得来的及,也完整能办好,臣情愿亲身督办筹办礼节,必然能办好。”
只不过这也只是昙花一现。
“然晋时南迁,后魏来自云朔。中原分裂,又杂以獯戎。代历周隋。此礼久废。”
一时候,宰相们群相进谏,要求二礼共行,且要太子加冠礼在前,天子亲耕礼在后,接着停止皇后的亲蚕礼。
李世民却仍然直接采纳,“休咎祸福在于人,如果动辄依托阴阳,不顾礼义,能够获得吉利吗?依循正理而行,天然地有吉利。农耕时最忙,不成落空机会。”
萧瑀、杨师道、温彦博等虽非宰相了,可态度却出奇的分歧,都以为既然要规复古礼,那么加冠礼也是大礼不成偏废,太子刚好年满十二,正合适加冠,不能迟误。
孔颍达发起,春耕以后,大赦天下。
面对大臣们出奇的分歧态度,李世民在沉默了好久以后,竟然可贵的表示了让步让步,秦琅看的也是大为佩服,这就是李世民的了得之处。
师长辈赐加冠者表字,今后以字代名,平辈等相称字不称名,如李渊表字叔德,不过李渊当了天子后,为尊者讳,不但天子名字没人敢再叫,就是天子的字也没人敢叫了,因为没有谁身份能比天子高贵了。
一个个宰相都以为,仲春大吉,合适太子加冠,十月,反而是凶月无吉时,分歧适太子加冠,并且到十月,太子便已经满十三可称十四岁了。
李世民缓缓道,“耕藉礼荒废数百年,现在要重新规复,便要搞的昌大昌大,时候紧急,若要再停止太子加冠礼,只怕来不及也弄不好。”
而依周礼,太子十二而冠,本年太子已年满十二,恰好加冠。
“那就由左仆射卖力亲耕大典筹办,右仆射卖力太子加冠礼同。”
······
天子持续采纳几位宰相的要求后,缓缓开口,“说到古礼,当代天子于每年亲身到田间耕耘,表示重农。《礼记·祭统》云,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谷梁传》天子亲耕,以共粢盛。汉朝盐铁论也说,故春亲耕以劝农。”
“陛下!”
“司农寺于城郊择田千亩,以行天子耕藉之礼,亲祭先农夫,躬御耒耜。”
天子说了半天,最后说出了本身的筹算,要规复古礼,不但要规复冠礼,也要规复藉田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