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欢道:“你安知她是如何的人物?又安知她不收金银俗物?”
婉儿对我一笑,道:“方才陛下除了叮咛写赋,另有甚么?”
韦欢没好气隧道:“不然就选十匹上好的孔雀罗,送到郑娘子那边,只说是你谢上官秀士的束脩。”说着俄然蹙了眉,吃紧从怀里袖出一张纸看。我也伸头去看,但见上面以小楷密密麻麻地写了宫中诸执事的姓名、生辰及节庆等日子,不由猎奇道:“你从哪弄来这个?我从没见过。”
她白我:“这些事你问都未曾问过,如何会记得?”
我再诘问时,她却闭了口,一个字也不肯多谈。我想母亲既叮咛她来,该说的她天然会和我说,便不再诘问,只绞尽脑汁地去作赋。
我道:“不是替我写,是指导我写…”被韦欢白了一眼,摸了摸鼻子,小声道:“你说甚么,就是甚么。”
实在我的居处常常也如贞观殿,有听事、受朝之前庭正殿,只是畴前我年纪小,殿中事一贯直接报到母亲那边去,那正殿除了领受圣旨及节庆日阖宫高低向我道贺外并无他用。现在母亲既准我自主,我便也仿了前朝的例,设了个议事堂。这么一来,韦欢、宋佛佑和冯世良办事有了牢固的处所,措置起来改名正言顺,且这里统统灯烛铺费,皆从我的品级中出,所用物件既佳,亦无剥削之虑,若一时渴了饿了,亦随时有人供奉,再则我亦可常常在他们议事时过来,看看这些事的措置程式,宫中之事,也不至如畴前那般茫然懵懂,一无所知——这是我早就想好的章程,本还想回京再办,本日见韦欢站在库里办事,甚是辛苦,干脆先提了出来。
我经她一点,才想起本身公然是太先入为主,父母身边首要的执事,我常例都常送礼,对婉儿却鲜有奉送,固然她一定在乎这些东西,但是外人看来,不免是厚此薄彼,讪讪道:“我方才说送她一片茶,不然你看看,再加些甚么,一道儿送去?”
韦欢了然点头,转眼就叫人将书房统统备好,我等婉儿先出来,挽着她手道:“你昨夜那么晚睡,本日不要在这里了,归去歇息罢。”
我道:“你不要走,等我出来,有话同你说。”走进书房,见婉儿还站着,忙道:“上官徒弟如何不坐?”又筹措人端茶。
我还问:“这些布帛斑斓一搬畴昔,大家都瞥见了,似是不大好?”
我笑道:“上官徒弟教了我这些时候,现在还教我文籍,如何不是徒弟?自发蒙时人背的便是‘一日为师,毕生为父’,现在不得执弟子礼,只能口头上唤一句‘徒弟’,我还嫌简薄了呢,望上官徒弟不要过于自谦。”既说了这话,更加恭敬,等茶上来时便从宫人手里接过,亲手奉给婉儿,她推让几次不得,只好接了,我看着她喝了一口,又伸手去接茶碗,婉儿先我一步起家,将茶碗摆在几上,我把摆布宫人都打发走,站在婉儿身边,笑眯眯地看她:“上官徒弟感觉此茶如何?”
韦欢瞥我一眼:“大多都在都城,这里只要迩来陛下们赐的锦缎等物,二娘也想看么?”
韦欢一向候在内里,婉儿告别时不住拿眼看我,我等人走了问她:“如何了?”
我道:“谁说我没想闲事,我…我方才还在想一件闲事呢。”
韦欢立即道:“那就拿紫笋。再将库里的好料子选几匹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