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杨介夫本日是如何了?竟然给丘元德提及好话来?群臣一时被他搞了个胡涂,正在此时杨介夫又话锋一转,“不过顺昌伯的年纪毕竟大了,又有旧伤在身,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对得起顺昌伯为国交战多年的心血?”
本日事如何了?这些人竟然变了一副模样,变得勇于任事起来?宝座之上的李圭有些看不透了,最后颠末一番狠恶的争辩,还是杨介夫一系占了上风,韦竦和姜琦如愿拿下了经略使和经略副使的临时调派。
“故而臣请兵部侍郎韦竦为经略使总管宣雄师政,太仆寺卿姜琦为副使赞画军务;韦竦、姜琦二人皆为文武双全之辈,由他二人带领雄师行事必可大功胜利。”韦竦出身京兆韦氏、姜琦乃是豪门出身,杨介夫保举的这两名流选兼顾世家、豪门两系,如果此战得胜,则他俩又能够从英国公手平分到很多兵权了。
“哦?杨爱卿有何良策?”李圭皱眉问道,这的确是个题目。
是啊,朝廷上的那些高官固然不在乎宣大百姓的存亡,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放过这个进犯政敌的好机遇,如使李悠等人领军,以杨介夫为首的世家派和贾澄领头的豪门系必定会发脱部下的御史来进犯他们畏敌如虎、耽搁军情,单单依托丘元德等人的力量底子没法同他们对抗;更何况把握工部、户部等关键部分的文官们也绝对不会给够他们粮草兵甲、饷银军费,没有粮食,没有银子,如何能够打的赢仗?
“臣也敢立下军令状,如果俩月以内不能光复失地,臣甘心罢官回籍。”为了这件功德韦竦和姜琦可没少给杨德明送礼,听闻此言哪还忍得住,立即出来承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贼寇犯边,恰是太尉大报酬国效力的时候,还请太尉大人立即集结兵马援助宣大。”朝堂之上,兵部尚书袁汝夔义正言辞地说道。
“此方略乍看起来倒也应对恰当。”杨翼随即摇点头说道,“不过如果穷究起来仍然是纸上谈兵,如果遵循你说的去办,被朝廷群臣弹劾尔等的奏折早就堆积如山了。尔等能保全性命就是好的了,何谈驱除唐括部,安定宣大?”
而从即位以来的各种事迹来看,现在这位圣上又不是太祖那样英名果断之人,三人成虎之下何尝不会做出将他们召回京中缉捕下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