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无边,转头是岸,出自朱熹的《朱子论语》卷五十九,劝人改过向善,大明自洪武起就独尊朱子理学,读书人都晓得这句话。
“杨安,你可知本隐士喊你前来所谓何事?”苏伯朗走到杨安身边,不动声色地问道。
范彬和冯长安等人则面露奇特的神采,相互间不由得对视了一眼,他们很清楚那些砸了吴家的人是朱瞻域从乐安州带来的部下,过后就分开了都城,这个杨安不晓得从那里冒出来的,竟然在这里胡说八道。
这名小胡子中年人是苏伯朗让朱永青派人的传来问话的人中一个,不久前赶到,因为大堂里在议事以是就在门外等候。
“王爷,小人冤枉呀。”杨安闻言吃了一惊,赶紧给朱永青磕了一个头,随后昂首望向立在一旁的冯顺,一脸委曲地说道,“老爷,你可不能冤枉小人,小人兢兢业业地服侍着您,没有功绩也有苦劳吧。”
跟着杨安的话,大堂里顿时轰一下就骚动了起来,人们暗里里纷繁七嘴八舌地群情着这件事情,显得非常惊奇。
“小人杨安,叩见王爷。”随后,在世人的目光中,小胡子中年人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大堂,老诚恳实地在堂前跪下给朱永青施礼。
朱永青瞅了一眼杨安,昂首猜疑地望向了苏伯朗,莫非此人与张旺被杀一事有关。
“奉告本王,你家老爷是谁?”朱永青也吃了一惊,随后心中就是一阵大喜,沉声诘问。
“本王问你,你所犯何事?”朱永青心中也感到猎奇,不动声色地问道。
“王爷,此暴徒暗中与下官小妾私通,小官正在查此事,必定是被他发觉,故而诬告本官。”范彬一语点醒梦中人,冯顺敏捷反应了过来,现在但是他存亡存亡之时,是以来不及多想,随便找了一个来由来脱身。
冯顺倘若能胜利升迁,那么在宦途上可谓实现了一次质的奔腾,为今后迈入三品大员成为各部院堂官打下了坚固的根本。
从职务上来讲,大理寺不过是掌刑狱案件审理,而都察院不但能够审案,并且另有着监察百官的职责,权力上不成同日而语。
“王爷,下官感觉此人能够是对冯大人有私怨,故而诬告冯大人。”这时,秦永祥率先反应了过来,沉声向朱永青说道。
永乐十五年,曾经担负过都察院监察御史的冯顺碰到了宦途上的一个严峻的机遇,永乐帝筹办将其从大理寺左寺丞的位子上汲引到都察院担负右佥都御史。
很快,一名身穿正五品官袍、身材肥胖的中年人面无神采地走进了大堂,他就是大理寺左寺丞冯顺,刚才就在院子里,清清楚楚地听清了杨安的话。
“冯大人,你是否惩罚过此人,乃至于他挟恨在心,诬告于你。”随后范彬的眸子微微一转,冲着冯顺说道。
现在张旺一事已经本相明白,倘若再把吴家被砸一事告终,那么都城里的这场危及到大明皇权的风暴也就随之消逝于无形中。
听了苏伯朗和杨安之间打哑谜似的一番对话,包含朱永青在内的统统官员都迷惑地望着两人,不清楚这个杨安犯了何事。
“没错,当年如果不是吴翰林弹劾,冯寺丞现在已经是都察院的右佥都御史。”
冯顺经此一事可谓元气大伤,不但没能升为右佥都御史,并且还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笑料,不但对暗害他的人恨之入骨,同时更加悔恨翻脸无情的吴少卿,竟然不顾同科之谊坏了他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