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孙儿/孙女,给母后/皇祖母存候。”三人齐齐施礼存候。
太后年纪不小了,早餐宜晚不宜早,*点这段时候最为适合。
有些悲观的从厨房出来,先去了正院给太子存候,太子已经起来在书房读书了。
“好好好,当年你父皇也是日日晨起读书,凌晨记下的东西,不轻易忘。”太后此时是个慈爱的奶奶,望孙成龙的好奶奶。
赵淑感慨,实在做太后也很难。
“若不是等你,我早去了。”太子一把将书揣在怀里,拔腿就跟着赵淑出了正院。
赵淑自以为超等萌。
她从怀里取出一张纸,招招手,将站在厨房外的杏儿叫过来。
“哀家听闻古有五禽戏,只因行动不美妙,便垂垂失传了,你说是老大夫所传,莫不是五禽戏?”太后一点赵淑鼻子,笑着问。
当时,她想的不过是,此人是太子,将来皇上,不成开罪罢了。
金夕有些不附和赵淑的行动,但这是永王府,她也只能在内心不附和,没有说出来,盘算主张,就算郡主给太后做了早膳,她也要做一份。
赵仪见他当真的小脸甚是敬爱,忍不住想要捏一捏,但忍住了,不得不说,不管是甚么人,只要当真起来,身上都会有种气势,让人不敢小瞧的气势。
哪怕,有一丝丝的变数,都不答应。
话虽如此说,但却一点不活力,这表白永王府只亲他一人,其他兄弟都要靠边站。
很明显,永王也起得甚早,三人在院子里便撞上了,两个长辈给永王问安后,这才去仙台院。
赵仪一愣,这算甚么前提?莫非除了皇祖母、父皇母后,另有人敢找他强要书不成?
赵淑摸摸鼻子,“差未几吧,不过行动行云流水,半点没有您说的不美妙,去吧去吧,太子哥哥和父王也一起。”
太子抱拳哈腰揖礼,“回皇祖母,夙起便在十九叔书房里看定国策了。”
作为当代中医学院的的门生,赵淑学得格外尽力,好些合用的书,她都是背得滚瓜烂熟。
夏天,白天长,赵淑也起得早,现在熬粥,完整偶然候。
来到仙台院,宫女寺人们正忙繁忙碌的服侍太后洗漱,三人等了一会,太后才出来。
“纸上的东西,你都给我找来。”
杏儿拿着那张纸,神采通红,“郡主,奴婢不认字。”
听到赵淑的脚步声,太子赵仪挪开挡住脸的书,“阿君早。”
“喏。”赵仪将书扉页摊开,“秦国的定国策论,没想到十九叔这里另有这类好书,待会我定要找十九叔借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