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年事相仿的闺女,有父母心疼说一门好亲的,也有家里为了儿子结婚索要高额聘礼被卖婚的,乃至都卖身为奴的也不乏其人。
梅氏内心也没底,桂重阳说的笃定,可毕竟是个半大孩子,不过在侄女面前她只要安抚道:“重阳有主张,那就都听他的。他是从南京返来的,有见地,说的定不会错。”
桂重阳翻来覆去,将手抄本抱着怀里,只感觉内心伤酸的。他本年十二岁,带了父母的牌位返来;等过几年他将桂家支撑起来,必然正正尝尝地迎父母遗骸回籍。
只是现在桂重阳还小,身上没有功名,只是个白身少年,到底如何“开源”就要细心遴选。不然桂家也好,桂重阳也好,都是一块肥肉,有力抵挡外界的贪婪与窥视。
梅家死了梅二爷爷,却便宜了梅童生。梅童生一儿、一孙是村里唯二两个秀才,他次子本来娶妻桂大姑,就是桂二爷爷的女儿,厥后产生“九丁之难”,梅桂两家分裂,梅童生便做主让儿子休妻,随即又给儿子娶了杜村长的女儿,与杜村长家联婚,也是村老一样的人物。
这是“老爸”亲笔誊写,内里的笔墨被称为“拼音”,这是一种奥秘的笔墨,这天下间目前所知只要他们父子两个熟谙这类笔墨。
东屋炕上柜子里的铺盖还是桂大奶奶生前用过的,分歧适给桂重阳用,梅氏就从西屋抱了本身的褥子蚊帐过来,都是半新不旧,却带了皂角香味。
当年受桂远拖累而死的“九丁”,除了桂家五个男丁以外,另有桂村长的小舅子也是桂二娘杨氏的亲爹杨诚恳与其三子杨铁柱,桂村长的外甥也就是梅氏的胞兄梅青竹与梅青竹的堂兄梅青松,桂村长大儿媳妇李氏的二哥李进宝。
提及梅家,不得不说一下木家村名字的由来。木家村的“木”不是木姓的“木”,而是桂、梅、杨、李四姓都有的“木”。
*
当年还不是大明朝,是北元时,山西大旱,几位大同老乡南下讨糊口,来到了通州,落脚在西集镇下的一个被烧毁的小村庄。厥后四姓联络有亲、繁衍生息,就有了木家村,比及了大明朝,又连续搬来了林家、杜家两姓。虽说村里另有其他杂姓,可还是以这六姓人丁为主,是以木家村这个名字倒是名副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