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在拿了口袋出来,将这些分出来。剩下的四石多粮食,参合上糜子与米面等细粮,差未几够长房四口人一年口粮。
除了男丁以外,很多妇人也带了孩子过来,祠堂里更加闹腾。
五石粮食,可不是小数,还真是皇恩浩大。之前听闻天子迁都,小老百姓都感觉事不关己,没想到另有这等功德掉到头上。
桂家帮到这个境地,如果杨家还提不起来,那也是没有体例的事。
夏税不说,交的时候朝廷恩情还没有下来;可这秋税,别的村都没有开端交,就木家村风俗了每年早交,现在就坑了杜里正。
遵循端方,不管夏税还是秋税,交的都是脱皮的米,而不是直接拿粮食交。
等桂二奶奶与桂五过来时,祠堂的粮食已经去了一半。
村里的孩子,那里有过生辰的?
桂重阳应了,接着问道:“杨家方剂的事,五叔可有章程?”
有的人天生喜好占便宜,也有人如桂重阳一样,占了便宜就难受的。
桂重阳眉心伸展开来,点头道:“那就这么办。只是不能跟杨大舅谈,杨大舅心肠太软,是个没主张的,还是跟杨威谈。”
村塾就在祠堂四周,小门生们天然是将热烈看了个全。梅小8、杨武都欢畅,能得粮食天然是功德。
梅氏走到厨房,看着几石小米心对劲足。
小米都是新小米,拿返来自家也恰好能吃。
桂重阳早晓得有这一出,并不料外,只是有些猎奇杜里正全无作为。
“看来天子迁都,对百姓来讲真是功德呢。”梅氏看着几袋子粮食,心对劲足。
梅朵再中间奉茶,不见杨氏与梅氏,两人应当在厨房忙活。
长房名下六亩下田,十九亩中田。下田还好,收的是糜子;那十九亩中田,因为之前是耕户种的,租子也都给的梅家与杨家,长房预备交税的这几石小米还是提早买的。
杨武倒是直接塞到桂重阳怀里,道:“给你就拿着,我上面有两个哥哥,捡他们的衣裳穿就行了。我没有甚么送你的,等过些日子天冷了做个冰车给你耍。”说罢,摆摆手,快步走了。
“刚才‘东桂’的人闹呢,他家听到信儿晚,就剩下米糠了。”杨武才听别的小门生说完八卦,过来对桂重阳道。
实在这个时候,杜里正想要停歇胶葛也轻易,从自家粮仓拿住新米来,就能安抚了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