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点来讲,退守剑阁无疑是最明智的。
还好刘禅的态度现在很果断,并没有因为群臣的联名上奏而摆荡,或许刘禅也以为此时能够挽救国难的,非姜维莫属。
黄皓也再次向刘禅进言,发起由右将军阎宇代替姜维大将军的职位,主持剑阁的戍守。
就在世人正筹办起家退朝之时,一人持笏上前拜道:“臣有本奏。”
刘胤也曾尝试窜改汉中失守的汗青宿命,但汉中设防图的失窃和姜维回绝窜改汉中防备体系的决定,刘胤便晓得,汉中失守已经是无可挽回了。
剑阁关山险恶,易守难攻,有“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的剑门天下险之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描述地或许有些夸大,但剑阁的险要倒是无人能够置疑,并且剑阁是汉中通往成都的独一通道,守住剑阁,就即是守住了成都的北大门。
以是固然朝中的大臣联名弹劾姜维,但刘禅却没有理睬,仍然保持由姜维统兵的格式。汉中丢了,对于刘禅而言,丢了就丢了吧,只要能守得住剑阁,将魏兵挡在剑门关以外,保西蜀一境安然,刘禅就别无他求了。
魏蜀两国的战线稳定在了大巴山一线,自魏军八月伐蜀以来,一个月的时候,蜀国丧师失地,连丢汉中、阴平、武都三个郡,能够称得上是蜀汉自建国以来最大的失利,特别是汉中,自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击败曹操篡夺汉中以后,整整四十四年汉中再没有被曹魏的权势所介入过,但是明天汉中却失守了。落空了汉中这个基地,今后蜀汉再无北伐中原的机遇,而全部巴蜀都面对着颠覆之危。
刘胤模糊有些担忧,固然以为姜维在汉中设防上有着致命的缺点,但刘胤向来没有否定过姜维是继诸葛亮以后蜀国最优良的统帅,如果让别的将领替代姜维的职务,只怕蜀国会亡得更快些。
汉中的失守早已在刘胤的预感当中,不但是先前汗青的过程,就拿姜维的汉中防备体系而言,汉中必定是守不住的。钟会已经通盘把握了汉中的设防详情,在这类环境,姜维刚强地不肯变阵,早已埋下了失利的暗影。
姜维退守剑阁以后,在关山险隘之处安营下寨,钟会邓艾的十几万雄师云集关前,日夜不断地轮番强攻,何如剑阁雄险,涓滴未能撼动。
剑阁在汉德县东北三十里处,大小剑山间断处,两边绝壁峭壁,峰峦笔挺如剑,对峙如门,故曰剑门关。东汉时,剑阁的防备位置是前移的,就是距剑阁东北方向五十里的瑕萌关,蜀汉期间,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间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
世人视之,恰是中尉右丞刘胤。刘胤是比两千石的官,在这朝堂上,比他品秩高的比比皆是,刘胤只能是叨陪末席。听着朝臣们联名弹劾姜维,刘胤不由是暗自感慨,别看姜维统领着千军万马,在疆场上威风八面,可在这朝堂之上,分缘可真不咋地,墙倒世人推,破鼓万人捶,方才丢了汉中,姜维就成了千夫所指的工具,就连姜维先前的盟友现在都是噤若寒蝉,倒姜的阵容完整闪现一边倒的状势。
刘禅确切也很头大,别看平时刘禅纵情声色,看似昏庸无能,但在大事上,他也不胡涂。固然姜维身为大将军,对汉中的失守负有首要任务,可刘禅更清楚,如果论才气,朝中诸将,没有一个能比得过姜维的。刘禅没有打过仗,并不代表他没读过兵法,兵法常云,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在这汉中失守西川危急之刻,撤换掉姜维纯粹是无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