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司马昭老谋深算,又岂容东吴得计,早在襄阳淮南布下重兵,谨防死守,丁奉、陆抗引军而来,见魏军壁垒森严无懈可击,只得退兵。
仲春的江南,风景最是怡人,满山遍野的花盛开着,姹紫嫣红,江山如画。
但孙休却不肯放弃,魏蜀两国之战堕入了胶着,这对吴国来讲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因而孙休不顾身材抱恙,率水军从建业御驾武昌,亲身督战。
做为吴国的第三位天子,孙休方才即位六年,作为孙权的第六儿子,按理说是轮不到他做天子的,十八岁的时候,大帝孙权封他为琅琊王,如果吴国政坛没有刮起那一阵暴风,或许孙休必定这平生只能当一个锦衣玉食的亲王罢了。
但虎父岂有犬子。孙休再如何说也是孙权的儿子,骨子里的王者之气让他不甘做汉献帝之流,不过孙休为人极是聪明,晓得哑忍。朝上朝下,对孙綝极是恭敬,公开里却培蓄着本身的力量,重用张布、濮阳兴,暗害撤除孙綝。
做为一个有志的天子。孙休主政以后,改革除弊,公布良制,创办教诲,一扫大帝孙权崩殂以后诸葛恪、孙峻、孙綝这些权臣将吴国政坛搞得乌烟瘴气的局面,吴国政坛呈现复兴之象。
孙权出色的计谋目光是孙休一向瞻仰的,他巴望着向父亲一样成为一代霸王雄主,真正地傲视天下,壮志大志一向在孙休的心中未曾燃烧。
武昌但是东吴的龙兴之地,黄龙元年,孙权就是在这里登的基,君临天下,迁都建业以后,武昌也一向是做为陪都的存在,成为荆州的州治地点。
在这风尖浪口之上,琅琊天孙休被权臣孙綝推到了政治的前台,成为了吴国的第三任天子。孙綝自任丞相,权倾四野,底子就没有把孙休放在眼里,把他视做傀儡。
凝睇着长江北岸的苍茫大地,孙休堕入了深思。
不过只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夷陵之战,吴蜀两边还是熟谙到了他们真正的敌手是曹魏,终究还是坐到了构和桌前,重新缔结了盟约,吴蜀两国的疆界便稳定下来。厥后几十年的时候,与诸葛亮矢志不移的北伐不异,东吴也尝试着追求长江以北的保存空间,与诸葛亮钟情与陇西一样,孙权对合肥亦是锲而不舍,五次北伐,锋芒都冲着合肥,但成果亦一样是惊人的类似,五次挞伐,却未得寸土,东吴的权势一向被按捺在长江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