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在听闻安平王名字以后的那道凌厉的目光。。。。。(未完待续。)
在诸葛亮主政的期间,以诸葛亮谨慎的脾气,汉中的防备系同一向是滴水不漏,魏国几次企图进犯汉中,都被挡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之间,一次都没有进入过汉中平原。诸葛亮归天以后,王平延用诸葛亮的战略,大破曹爽,也证了然诸葛亮御敌于国门以外的战略有多精确。
姜维轻笑一声道:“如果我军全数集合于汉中,逆魏如何敢来进犯?诱敌深切,就要在这个诱字上做文章。刘右丞还是年青啊,兵法上的真假之道还需多研读才是。却不知刘右丞是何出身,年纪青青便做到了中尉右丞,后生可畏。”
诸葛亮的姜维的多次北伐,也恰是以汉中为基地,益州四十多年的安然,也美满是得益于汉中的固若金汤。
“安平王?”姜维低喃了一声,眼中突地闪过一抹凌厉的寒光,转眼即逝,神采如常地淡然道:“刘右丞本日拜访,某本当多陪才是,只是不巧本日要进宫面圣,就不敢多留右丞了,他日得瑕姜某必然设席接待右丞,不醉不休。”
“大将军运筹帷幄,思虑紧密,这敛兵聚谷之计的确有独到之处,不过鄙人另有一疑问,汉、乐二城及险隘阳安关诸围形如一字长蛇,魏军一旦冲破肆意一城,汉中岂不危矣?”
“大将军的打算可行性倒是颇高,不过大将军如果远走沓中的话,汉中的防备力量便极其有限,如果魏军重兵来犯,恐怕不易对付。”
敛兵聚谷之计是姜维考量了好久的一个打算,能够说这个打算的每一个细节姜维都几次地考虑过,事无大小。料无遗算,姜维对这个计划极其地自大,也很少有人质疑,刘胤作为一个京畿之官,从未参与过火线作战,却竟然敢质疑他的方略,让姜维非常不悦,何况看刘胤的年纪,也不过才二十多岁,一个黄口孺子。也敢遑论军事?
没等刘胤开口,郤正便抢先道:“刘右丞乃安平悼王之子,大将军可别藐视他年青,初任中尉右丞,在旬日以内就破获了刺驾一案,但是一鸣惊人呐!”
姜维长年交战在外,并不熟谙刘胤,不过从刘胤的姓氏倒也不难判定出他应当是宗室后辈,不然断不会如此年青就能跻身高官行列。